第4部分 (第1/4页)

卖血得了艾滋病,1996年生第一胎,1998年生第二胎,2000年生第三胎(双胞胎),双胞胎长女染有艾滋病病毒,2002年生第四胎男婴。多次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三女一男均为“阴性”,说明5个孩子中4个人健康无病。感染有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其丈夫与子女无病者并非此一家,作者目睹多例,这说明母婴传播不是人们想像的那么可怕。 近来“血祸”如何呢?它由公开转入了地下,在隐蔽地活动,直至作者发稿之日起,中原大地之“血祸”仍没有完全根除。 有人问,目前中国有多少艾滋孤儿,谁也说不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我只能说,一对夫妻因艾滋病死去,他身后至少留下两个孤儿,或更多些。孤儿们背着父母得了“脏病”死去了的“黑锅”受尽了歧视和羞辱。 死者是否因性乱、吸毒感染艾滋病致死的呢?我只能说在八年“防艾”征途中, 我不否认性传播、吸毒传播;但还没有见到过确有实据的因吸毒、性乱而传染艾滋病死去的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实况作者认为他们并非过失传染艾滋病致死,而是因贫困卖血走上了不归之路。他们不情愿地走入了另一个世界,真可谓“冤魂”无暇日,他们太累。我祝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安眠吧!我的远方友人送他们一首诗歌: 艾滋冤魂你太累 风呼呼地吹!雪纷纷地飞! 你、你走过的人生道路, 坎坷、短暂而又很累。 夜茫茫! 你在人生旅途中无暇睡! 天苍苍! 你在贫困与疾病折磨中难寐! 你、你啊!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哪知道“搞腐化”“吸毒品”之类…… 只知道终年劳瘁! 你善良,你轻信, 拿生命向恶魔下跪! 你写下的历史篇章,让人们如痴如醉! 重大的国难啊,总有一天会明白, 你太累,安息吧!你太累。&nbsp&nbsp'返回目录'&nbsp&nbsp

1小伉伉之死(1)

4岁的小伉伉,还来不及感受生活的百味,还不可能对很多人闻之色变的传染病有任何了解,就已惨遭艾滋病的侵袭而走了,他走的不远,长眠在天山脚下。 2003年6月15日,我第一次见到伉伉时听到他惟一的话是,“妈,你总哭啥?”那时,他像所有平常孩子那样拉着落泪许久的妈妈的衣襟,妈妈不得不经常停下来擦拭眼泪。在讲到懂事的孩子在睡觉时曾说起的“妈妈,我不和你一张床睡了,免得感染你……”;伉伉妈再也说不出话来。这位我们所见过的年纪最小的艾滋病患者,他的症状已相当明显了。 伉伉很听话,让他褪下了衣服和裤子,便露出了从脖子到小腿密布的脓疮。当时,他全身发痒,不停地抓挠,每天都要吃药,才能在睡觉时少醒几次。从每盒8元钱的百服宁到6元钱一片的依利康,4岁孩子每天吃药比吃饭还要准时,尽管吃了六七种药品却无法真正阻止他病情的恶化。 但伉伉爸说,孩子在幼儿园里已遭受歧视,即使在村子里,邻居也几乎不再走动,还有两户准备搬家,理由是“他家有个艾滋病病人”。由于村内周围人歧视的目光,伉伉家三口奔赴新疆。 2003年10月8日下午两点,距5岁的生日还差两个月的伉伉,无奈地走了,他走得很痛苦,在他停止呼吸的前半个小时,还要求爸爸为他看病。伉伉说:“爸爸你去拾棉花吧,拾了棉花卖钱,给我看病……” 请看伉伉父亲的来信。 伉伉爸的第一封信 高妈妈 您好: 看到您的书和您的简介,觉得您真伟大。对祖国下一代的关心,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关心、帮助。您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老人。 我是伉伉的爸,还有妻子、女儿共四口人,儿子叫小伉伉。家住某某市某某乡某某村五组,我和爱人于1993年结婚,第二年生下了一女孩,日子过的还算可以。 1999年正月三十那天,是我们全家老少最高兴的日子,我的儿子降生了,他生得又白又胖,取名叫伉伉。在农村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没儿子就是绝户头,别人看不起,有时还受气。我们儿女双全,邻居都说我命好,有儿有女,以后等着享福吧。自己也觉得是这样,所以干劲十足,农闲时干点小生意养家糊口。 2000年8月18号,儿子因喝娃哈哈饮料生病了,先呕吐,后腹泻,一天5~6次,拉的全是血便。村诊所医生让我们赶快到安徽省某县某乡某卫生院,经检查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肠炎”,该医院医生说得输血,他让我们化验血型。 我是A型血,妻子是B型血,儿子是O型血。 血型不一样,我要求去血站买血,医生说,库血远远不如从身上抽的鲜血好,库血存放时间长,质量差。这位医生打电话要血源,不一会儿,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