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部分 (第1/4页)

凡杜、韩所未押者,则存其韵於部尾。所摘之句,不著原题。盖宋人《十二先生诗宗》之类也。

△《古今记林》·二十九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汪士汉撰。士汉有《秘书》二十一种,已著录。是书分二十七类,自正史以迄百家,随笔摘录。自谓义例有二,一纪淑慝以示劝戒,一蒐瑰琦以资见闻。

然大约从类书中抄撮而成。

△《古学捷录》·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应麐撰。应麐原名应明,字缙英,莆田人。其书为科举答策而作,凡十篇,每篇各有子目。所采皆明人类书,殊多舛误。

△《读古纪源》·九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何懋永撰。懋永字念修,山阴人。其书分为二编,一曰三才纬略,一曰六官综制。共分为九考。皆抄撮类书,非根柢之学。

△《经济宏词》·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是书前有凡例,题汪学信四如父编次,卷首又题新安太易父汪以时选辑。无序无跋,未审果出谁手。凡分十二门,皆明人之文,可以为场屋答策之用者,其凡例亦自称取便制举业云。

△《唐句分韵初集》·四卷、《二集》·四卷、《续集》·二卷、《四集》·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国朝马瀚撰。瀚字炎洲,顺天人。其书以唐人诗句分一百七韵,编次以为集句之用。《初集》、《二集》兼取五言、七言,《续集》、《四集》则惟取七言。

△《政谱》·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栗夷撰。栗夷字心菴,山阴人。是编摘录杜佑《通典》、马端临《文献通考》及邱濬《大学衍义补》诸书,以类排纂,分十二门,虽以《政谱》为名,实则策略而已。篇首总名,题曰《象山岩新书》,盖其杂著中之一种也。

△《是菴日记》·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杨拥编。拥字蔚芝,号是菴,爵里无考。卷首所列引用书目,有李渔《闲情偶寄》,则近时人耳。卷中采辑诸书,分类排纂,凡为十四门。各注所引之书名,亦间附以己意。其凡例自云,会心即录,叙次不伦,挂漏孔多,体殊握要。盖亦随意撮抄之书也。

△《类书纂要》·三十三卷(内府藏本)

国朝周鲁撰。鲁字南林,无锡人。是编於类书之内稗贩而成,讹舛相仍,皆不著其出典,流俗沿用,颇误后来。

△《骈语类鉴》·四卷(编修周厚辕家藏本)

国朝周池撰。池有《唐鉴偶评》,已著录。是书兼仿李瀚《蒙求》、吴淑《事类赋》之体,以故事可资法戒者,编为俪偶,不立门目,惟以韵部分篇。末一卷为闺鉴十二篇,幼鉴十篇,则妇人及童子事也。中有一篇仅一二韵者,意亦编纂未竟之稿欤。

──右“类书类”二百一十七部,二万七千五百零,四卷内七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卷一百四十 子部五十

○小说家类一

张衡《西京赋》曰:小说九百,本自虞初。《汉书·艺文志》载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注称武帝时方士,则小说兴於武帝时矣。故伊尹说以下九家,班固多注依托也。(《汉书·艺文志注》,凡不著姓名者,皆班固自注。)然屈原《天问》,杂陈神怪,多莫知所出,意即小说家言。而《汉志》所载《青史子》五十七篇,贾谊《新书·保傅篇》中先引之,则其来已久,特盛於虞初耳。迹其流别,凡有三派,其一叙述杂事,其一记录异闻,其一缀辑琐语也。唐、宋而后,作者弥繁。中间诬谩失真,妖妄荧听者固为不少,然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者亦错出其中。班固称小说家流盖出於稗官,如淳注谓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然则博采旁蒐,是亦古制,固不必以冗杂废矣。今甄录其近雅驯者,以广见闻,惟猥鄙荒诞,徒乱耳目者则黜不载焉。

△《西京杂记》·六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晋葛洪撰,洪有《肘后备急方》,已著录。黄伯思《东观馀论》称此书中事皆刘歆所说,葛稚川采之。其称余者,皆歆本文云云。今检书后有洪跋,称其家有刘歆《汉书》一百卷。考校班固所作,殆是全取刘氏。有小异同固所不取,不过二万许言。今钞出为二卷,名曰《西京杂记》,以补《汉书》之阙云云。

伯思所说,盖据其文。案《隋书·经籍志》载此书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汉书·匡衡传》颜师古注称今有《西京杂记》者,出於里巷,亦不言作者为何人。至段成式《酉阳杂俎·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