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 (第1/4页)

备纱啻┳疟惴�屠戳恕�

仪式由袁皇上的御干儿段芝贵主持,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皇上竟然命朝贺时行三鞠躬礼。他想象中的三叩九拜竟然无从施展。

9点整,在四名武官的引导下,袁世凯身着大元帅戎装来到居仁堂,而不是大家所猜想的那身价值百万的龙衮服和皇冠。这一天,袁世凯甚至连帽子都没有戴,反衬得他那大脑袋油光锃亮,仿佛紫气东来,洪福齐天。

尽管文武百官已经分成班次,但由于那御干儿段芝贵是个武人,也不懂得什么司仪的规矩,还没有等袁皇上就座。他自己抢先拜了下去,而旁人也因无人指挥,参拜时乱七八糟,有鞠躬的,有下拜的,也有喊“皇帝万岁”的,参差不齐,反弄得袁皇上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踌躇半天,只是左手扶着御座龙椅,右手还手掌向上,频频向鞠躬叩拜者点头示意;遇到年长位高的,袁皇上还上前搀扶,以示谦逊。

朝贺仪式结束后,袁皇上便让大家散去,各自回去上班,就连筵席都没有请大家吃一顿。

不管怎么说,袁世凯虽然没有举行登基仪式,但也算皇帝即位了。

新朝,自然得有点新气象,譬如觐见礼就由跪拜改成鞠躬,也算是一大进步。

想当年,清朝为了这个问题和列强们死掐,弄到最后连圆明园也给人家烧了。另外,按照外臣有贺长雄的意见,宫中永远废除太监制度和宫女制度,改设女官,也算是与之前的王朝划清界限。

在这“欢快”的日子里,也有不和谐音,譬如朝贺仪式上,前陆军总长、老部下段祺瑞和前副总统黎元洪就不曾前来,而这次封爵中,段祺瑞也是榜上无名。

这其中原因,大约就是段祺瑞和萧天联名反对称帝所致。

在称帝后,袁世凯决定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并派人将做好的亲王服给“黎亲王”送去。但这个前副总统却很有骨气,屡加拒绝,就是不肯接受,惹得前去送衣的步军统领江朝宗几乎要打上门去,但袁皇上却命暂且姑息。

黎元洪也就闭门不出,在家苦练书法。

遭到黎元洪拒绝,袁世凯并没有丧气,居然又下一道“圣旨”,封护**政府大都督为“武毅亲王”,“神武上将军”。

这也足够荒诞,萧天根本就是反对称帝的,护**政府又早已宣布独立,哪里还用一个“皇上”来册封?

“圣旨”送到萧天面前,萧天根本没有让使者有读的机会,而是挥了挥手:

“回去吧,告诉大总统,萧天眼里只有袁大帅,没有袁皇上!”

大帅英明了一辈子,却又怎么在这事上犯了如此糊涂?蒋百里这个时候走了进来:“毅帅,都已经准备好了。”

“真的要和大帅兵戎相见了吗?大帅。。。。。。”萧天喃喃说着,叹息一声:“准备去吧,乱世就要开始了,可绝不能让乱世继续下去!”

说着,萧天身子转到了北京方面,然后举起手朝着那里敬了一个军礼。

也许这是自己最后一次给大帅敬礼了!

第二百二十三章 武力讨伐!!第二百二十四章 四面楚歌

第二百二十三章 武力讨伐!!

袁世凯,终究还是称帝了!

但是在那些支持袁世凯称帝的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北洋的二线将领,而真正手握重兵的一线将领之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支持袁世凯称帝。

比如段祺瑞,比如冯国璋。比如萧天。。。。。。

这其中萧天的反对态度最为坚决,在袁世凯称帝的当天,萧天即通电全国,言明军政府决不承认帝制,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

“毅帅,讨袁吧!”

“毅帅,起兵吧!”

“毅帅,我护**上下数十万将士,我三省千千万军民决议跟随毅帅,武力讨袁!”

一个个声音不断在萧天耳边响起。

萧天平稳的坐在那里,看着群情汹涌诸将,一句话也没有说。蔡锷此时说道:

“袁世凯待毅帅,无非恩厚,此时袁世凯称帝,人心失尽。各地都有起兵之意,但却无人登高振臂一呼。若此时毅帅起兵,以毅帅之人脉声望,以我护**之力量。必可令天下响应!”

蒋介石接口说道:

“毅帅,我护**有两战倭寇,维护国家尊严之功;毅帅起兵反袁,则又有首义,再造共和之功!大总统之位,舍毅帅又有谁人?”

这两人既一开口,当时引起众将响应。

等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