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知道这下面在进行着什么。

然而,眼前是车轮滚滚、人流滔滔,每个人都在紧张地奔向自己的目的地。于是,我独自站在栅栏外呆想:在这个千万人的大都市里,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个城市的地底下正在安静而紧张地进行的工程?有多少人知道南水北调真正的含义?有多少人知道调水源头在哪里?又有多少人会感动不久就要喝上三千里迢迢北上的汉江水?

我想着想着,就有些失落有些黯然神伤,因为我想到在我的故乡、在调水源头,从政府到百姓,从城市到乡村,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机关、厂矿、学校,也无论大街小巷、酒楼、饭庄,都在发出同一个声音:“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这句话箴言般在故乡的山山岭岭中传诵。故乡人为着江水的北送在日夜工作着,操劳着,忙碌着,也欣喜着,尽管他们面临着太多的艰难和困苦,尽管他们已经和就要再度扶老携幼远离家园。他们都知道北方缺水,尤其知道北京缺水(肯定比北京人自己知道得多!),于是,当他们含泪亲自拆掉自家的房屋远迁时总是对我说:“以后你在北京喝上老家的水时,给我们捎个信儿……”又说,“水流到北京时,你站那儿拍个照片给我们寄回来……”

想着老家人说的话,想着一江汉水将要哺育的两地人,我感慨万千。

我在北京西四环暗涵工程施工处,独自站了许久,许久……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把北京市水利局局长焦志忠告诉湖北记者的一段话写给老家人,焦志忠说:“中线到达团城湖终点之前,设计了一段800米明渠,这是汉水进入北京80公里后第一次露面。”他还说,“ 南水北调是伟大的世纪工程,多少人为之奋斗和奉献。我们设计一段明渠,就是要让北京市民能够看见,千里迢迢调到北京的水是什么样子,饮水思源,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北京:不能承受之重(8)

又说,“北京之所以不惜代价,用管涵引入汉江水,在北京建设一条80多公里的地下暗河,主要是出于保护水质考虑,使其免遭污染。湖北等地水源区的人民,为北京保护了这么一盆好水,我们不能辜负南方人民的一片心意!”

说真的,看到这段话时,我非常感动。我感激这一段充满人文情怀的工程设计,感激北京水务工作者和工程设计者赋予了冷漠的钢筋水泥以温暖的人性。

我想,待汉水进京时,我会是第一个到团城湖看水的人,我想我还会是看水人中第一个流泪的人……

2005年7月16日,这一天我一人来到了颐和园,因为我现在就想去那里看看团城湖,看看这个即将接纳千里汉水的“天上瑶池”。20世纪60年代,我在北京度过了五年的大学时光,因学校离颐和园、圆明园都很近,这里便成为我和我的同学、恋人常常涉足的地方。这么多年,我在心灵深处,默默心仪着那些曾经泅渡过我们青春和爱情的地方。

那天,当我望着远处丹墙翠瓦的佛香阁,看着眼前微波涟漪的昆明湖、团城湖时,我已泪流满面……

团城湖边,我仰望蓝天,轻轻诵起飘泊北京、如今已在京城作起文化传播的我的故乡诗人海默的诗——

汉江

我是你岸边一个玩石子的孩子

我用光滑的石子

在沙滩上画船 画帆

画你两岸的风景

我还记得我画过天安门

那时

我就想顺着你的航线

远行到北方那座城市

……

预言一般的诗啊……

天津:“九河下梢”的水饥荒(1)

“海流千派合,舟楫万方通”的天津

天津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在区域经济和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现正努力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大都市和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随着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地区的逐步崛起,天津的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然而,对1949年即定为中国三大直辖市之一的老天津而言(其中1958年至1965年为河北省省会),无论怎么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它作为中央政府直辖的“大城市”之光仿佛一天天在暗淡着,以至后来的直辖市重庆也有赶超天津之势。即使不是直辖市的大连、青岛、烟台也比它的经济增长快。是北京、上海太强大太显赫遮闭了天津应有的光环,还是天津自身遭遇了什么不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