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块的火烧馍,十几斤或几十斤重的汉江鱼……

每年五月的端午节,更是热闹非凡。人们一大早吃完棕子、煮蒜,喝完米酒后,娃子们便戴上母亲早已缝制好的香袋,耳朵里抹上雄黄酒——母亲们说,抹上雄黄酒蛇就不咬了,口袋里装上鸡蛋,便由母亲们领着,一路来到西河码头看赛龙船。此刻的西河码头,人山人海,几十几百只小舢板上,男人们拼命地划着木桨,箭一样冲向撒鸭子的江面。谁先捉住鸭子,谁就是胜利者。叫声、喊声、笑声、吆喝声此起彼伏,有煮沸大江之势。而每年的七月七和八月十五,古城又是一路香火,香烟飘拂,古朴自然。

。 想看书来

郧阳府城:沉没在江底的绝唱(6)

汉江,自古便有“黄金水道”之称,郧阳古城自古便有“黄金码头”之誉,历来是汉江中游的一个重要商埠,交通贸易十分发达,史有“鄂之屏障、豫之门户、陕之咽喉、蜀之外局”之称。郧阳地区以及陕西、河南部分地区的各种土特产均在古城郧阳集销,再由“黄金水道”汉江运往老河口、樊城、汉口、安康、汉中、西安等城市。每日的汉江上,桅杆林立,百舸争流。“郧乡麻纺”、“郧阳八丝绸”,从这里远销到甘肃、新疆、京城……

古城人依山傍水,总爱在江里游泳,从窗口观看如织如梭的商船,看如林的帆影。每日,旅栈里响着武汉的口音、东北的蛮腔、吴越的软语,可谓南腔北调。那些人戴水晶墨镜穿真丝长袍,黑绸短褂。古城千古人祥风逸。

抚治驻地、府城和行政专署所在地的郧阳府,由于几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影响,使这所古城充满了一种古朴向上的民风。古城里那个偌大的体育运动场最是我的难忘。在这个体育场里,每年都要举行各种各样的包括田径和球类所有项目在内的大中型运动会。在所有的运动会上有着“国家健将级运动员”称号的父亲,总像一只矫健的鹰出现在各种场合。从亲自组织各类运动会到担任田径或球类裁判,从参加标枪、铁饼和体操全能的比赛到月光下亲自拎着灰桶划400米跑道线和篮球场地,父亲一刻不停地为体育事业奔忙。有时,父亲背起突然发病的运动员飞跑着上医院,有时又为扭伤脚骨的运动员按摩接骨……在鄂西北那所偌大的体育场里,洒下了父亲无数的汗水,也闪烁着父亲理想、奋斗的生命之光。

我的父亲最终未能破译他人生苦难的密码,他携带着巨大的心灵迷惘和苦痛,化做了一缕白烟,在宇宙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唯有她的女儿知道,他曾经是怎样一只魅力非凡的神鹰,一匹玄妙无极的白色风!也只有他的女儿知道,他的入世和出世,原本都是一个多么悲怆的灵魂……

古老的郧阳府城、古老的体育场,伴随着人之苦难与命运,一起沉入江底……

1959年12月26日,经过10万筑坝大军的奋战,汉江丹江口工程截流合龙。三千里汉江在人们高呼“万岁”声中被拦腰截断了……

此后,汉水和丹江开始倒流……

有着辉煌文明的郧阳古城开始沉沦……

号称铁城的古均州城开始沉沦……

古老的“楚之丹阳”——淅川县城开始沉沦……

庞大的武当山脚下的古建筑群开始沉沦……

道教文化的瑰宝——壮丽的净乐宫、迎恩宫开始沉沦……

土地和森林开始沉沦……

房屋、码头、公路、邮电线路开始沉沦……

2

考古界惊人地发现,鄂西北郧县是世界罕见的古人类化石和古人类遗存物的出土地,其研究价值是属于世界性的。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和湖北省、地、县文物考古部门,先后在郧县发现古文化遗址78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中,1958年发掘的郧县杨溪镇青龙泉文化遗址面积达4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3�5—6�5米,迭压着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等,均为距今五六千年的史前文化。这三种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并发现许多圆形房屋、墓葬、灰坑等遗址,而后又陆续发现郧县大堰乡大寺遗址、辽瓦店遗址。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在郧县分布之广、文物之多,在全国也属罕见。

在郧县大量的考古调查中,还发现自西周至明清的146个文物遗址和保护点。其中唐太宗李世民之三子濮王李泰的家族墓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李泰因宫廷斗争失利,于贞观十七年五月被贬到郧县,33岁死于郧县,葬于郧县城东北角的马檀山。其后200年内,李泰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