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1/4页)

却说当康王和安王得到消息,并看到第一本大隋之音的时候,脸都气绿了!

他们也不蠢,自然知道这书一出,平王的声望便彻底将他们盖了过去。

于是,第二天的早朝,康王一系和安王一系的人便出来弹劾平王办大隋之音获取民心图谋不轨,请求查封平王的印刷坊,并没收散卖出去的大隋之音全部销毁。

杨昊冷声道:“大隋之音四个字是朕亲笔题写的,里面的内容平王也是先给朕看过的。你们不要危言耸听。”

有御史还想再说,却被杨昊冷冷地看了一眼。那也是个有眼色的,便暂时按捺下来,决定等散朝后请示了主子再说。

然而,平王虽然交代了凌云要隐秘小心地找人,但不管怎么隐秘,还是难免惊动了康王和安王的暗势力。安王康王不明白平王到底想做什么,担心他会不会也弄一个刺杀什么的,便示意自己的人明天继续弹劾他。

第三天,康王和安王的人再次在朝堂上弹劾平王,说平王办这个大隋之音是为“收敛人心”,又攻讦他“用心叵测,蒙骗君王”,仍然要求查封平王的印刷坊,并没收散卖出去的大隋之音全部销毁。

就在这时,忽然有小太监禀报道:“皇上,平王殿下求见。”

“他的伤不是还没好吗?来早朝做什么?”杨昊抱怨了一句,赶紧让宣进来,又让华恩准备一把椅子,等会儿好赐给平王坐。

没过一会儿,就见杨彦面色苍白地缓缓走进大殿里。他穿着黑色的亲王朝服,反而更显得他身体更加的单薄虚弱。

只看他的样子,满朝文武就知道他这次真的伤得很重。从前见平王,他什么时候不是将腰背挺得直直的,满脸的自信,英姿勃发。

“儿臣叩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杨彦一手捂着胸口,缓缓下跪,头上很快冒出一通冷汗来。

杨昊立即道:“免礼,平身。你伤还没好利索,来上朝做什么?华恩,给平王赐坐!”

杨彦却没有顺势起身,反而缓缓跪下,这才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而后,就听他沉痛道:“前日儿臣主办的‘大隋之音’在长安发行,有幸得到百姓的喜爱,不想却有人污蔑儿臣有不臣之心,儿臣实在惶恐……恳求父皇给儿臣一个辩驳的机会……”

杨昊早料到老大老二看了那大隋之音坐不住,对这两日的弹劾也早有预料,他本来打算先拖几天再说,想不到老三却坐不住了。

于是,杨昊当即便准了杨彦所求。

杨彦只问了那几名弹劾自己的御史一句话就洗清了自己,坐实了几名御史污蔑的罪名。

他说:“敢问几位大人,本王的大隋之音里面,可有不实之言?”

几名御史一怔,细细回想大隋之音的内容,最坏事的就是平王那首新诗下面的访谈。可是那篇访谈里,并没有过分夸大平王的功绩,甚至平王本人的言论一直很谦虚,反而将功劳都分给了那些普通士兵。

他们上哪儿找“不实之言?”

最后,一名御史道:“那个飘渺之旅,可不是妄言?真有修真的神仙,平王殿下倒是出来给我们见见?”

杨彦轻笑道:“那是一本连载小说,第一句就写明了,‘本文纯属虚构’的。”

那御史一想,似乎真有这么一句,可叹后面的故事实在太离奇太逼真了,让他把那第一句纯属虚构的话给忘了。

杨彦见几名御史都说不出话来,随即便红着眼睛面色苍白,伤心而愤怒地向杨昊恳求道:“父皇您看,几位大人根本找不出大隋之音的不实之处来。既然儿臣的报纸上说的都是实话,父皇您也看过的,怎么就成了儿子有不臣之心的罪证?几位大人这样随意的攻讦儿臣,给儿臣安上这样大的罪名,儿臣实在承担不起,还请父皇给儿臣做主!”

杨彦一副万般委屈的样子,再加上他“重伤未愈”,让杨昊这个当爹的难免有些心疼。

杨昊知道自己要是今天不严厉处罚这几名御史,只怕后面天天都不得安宁,便沉下脸道:“污蔑皇子,罪不可赦!来人,将他们三人革职查办!家族三代子弟,不准参加科考!”

“皇上开恩!皇上开恩!御史弹劾是臣等的职责啊!”三名御史急了。若只是将他们革职还好,家族之内三代子弟不准参加科考,那影响可就大了。如果真的这样,他们的家族就全完了。

杨彦的人立即出列道:“皇上,三位大人身为御史,弹劾确实是他们的职责,但这却不能成为他们毫无理由毫无原则地污蔑皇子的理由!臣认为,只有从严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