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王峻和郭威是多年好友,为人深沉,颇具谋略,被郭威倚为臂膀。酒席间闲谈,说到当时的朝政,郭威叹了一口气:“说实话,这老刘家的天下,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我前段时间被朝廷征召,回了一趟京城,看到现在的朝廷已经远远不是先皇当政时能比的了。小皇帝只顾玩乐,大臣们也趁乱发财,尤其是那两个宰相苏逢吉和苏禹珪,更是权倾朝野。我和杨邠、史弘肇、王章,是先帝指定的辅政大臣,杨邠掌管朝廷机要,我负责在外带兵征伐之事,史弘肇负责京城的守卫,王章主管财政。可是这两个宰相,因为我们四人分掌着事情,对他们办事有阻碍,就对我们看不过眼。我不在京城还则罢了,等我去了才知道,他们几个之间屡有龃龉,要不是在用人方面和杨邠起冲突,要不就是王章不按他们的意思发放钱粮。本来矛盾就很深了,偏偏那个史弘肇是个牛脾气,根本就看不上这两个姓苏的宰相,见了面连个客气话都没有,矛盾是越来越深。这次去京城,皇上要我除了镇守邺都之外,再承担防止辽国入侵事宜。老史也是好心,见我已经来了京城,能见着皇上,于是提出让我掌管枢密工作。苏逢吉则以早年的规例为由反对。本来这事情也没什么,能当就当,不能当就算了吧,可是老史却在朝堂上和苏逢吉吵了起来,把苏逢吉等人说得一无是处。你想他掌管着京城的禁军,这苏逢吉究竟是个文官,怎么敢和他顶牛,所以被骂得狗血喷头,第二天朝廷还是下了一道旨意,让我兼领枢密。可老史还不领情。我临走的时候,大家置酒为我送行,说到此事,那老史居然站起身来说道,当日在朝堂上大家各执一词,最后还是我据理力争,你郭威才当了枢密一职,就为这个,你也得喝了这一杯。我正在为难的时候,苏逢吉按捺不住了,起身向我敬酒说都是为了国家考虑,不必太过介意。杨邠也在一旁帮腔。老史却急了,竟然说天下是打出来的,要的是长枪大剑,书生的毛锥子有个屁用!这话一说出口,又得罪了一个人,就是掌管财政的王章,他暗含讽刺地说要是没有毛锥子,你史弘肇手下那些兵丁的饷银粮草都是从哪出来的?当时的局面一片混乱,我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个样子啊,所以假装喝醉酒就赶紧跑了回来。大臣们之间如此争斗,什么事都不能取得统一意见,将来可怎么办啊?!”

。§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46节:第五章郭威起兵(8)

王峻笑了笑说:“将军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过了两天这王章也觉得局势太过紧张,想当个和事佬,于是设宴邀请众人,想缓和一下矛盾。在酒席上王章提议大家行酒令,史弘肇是个粗人,断然拒绝,说我不会玩这个,要喝便喝,不喝便走,喝酒讲究的是痛快,搞这些弯弯绕有个屁用。当时在他身边陪坐的是个姓阎的官吏,见大家都尴尬,就悄悄对史弘肇说,行酒令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多练习,就可以跟大家一起玩了,于是手把手教史弘肇如何行酒令。那史弘肇刚刚学会行酒令,出错自然难免,幸亏有这个姓阎的官吏在一旁指导,才不至于太过丢脸。可是这苏逢吉却话里带刺地说,你身边有姓阎的,自然不用担心被罚酒了。史弘肇一听这话,脸上便挂不住了,将桌子推翻在地,骂不绝口地就要殴打苏逢吉。苏逢吉见势不妙,赶紧告退。史弘肇仍旧不依不饶,他来赴宴时没有带兵器,便向王章讨要一口宝剑,非要赶上去杀了苏逢吉不可。杨邠在一旁劝说,史弘肇的怒气仍不能平息,立刻上马走了。杨邠怕他做傻事,就一直跟着他,直到把他送回家才安心。”

赵匡胤等人都听得面面相觑,无法想象朝堂上居然已经混乱到如此地步,也不能理解史弘肇和苏逢吉怎么竟然有如此大的仇怨。郭威是了解内情的,长叹一声:“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史弘肇这样做虽然鲁莽,但苏逢吉这话确实说得过了。”

赵匡胤拱手问道:“将军了解内情吗?”

郭威点点头:“这史弘肇年轻时也是个狠角色,横行乡里无人敢惹,但为人仗义,碰到不平的事情敢于出头。有一次,一个姓阎的娼妓被人所控制,不能脱身,求到他的门下来。史弘肇便替这阎氏解决了麻烦。阎氏感谢他的恩情,于是以身相许,并把体己银子都给了史弘肇,让他投军。史弘肇投军以后,由于作战勇敢,便一路做到了现在的官职。现在虽然夫荣妻贵,但阎氏早年是娼妓一事,却是史弘肇的一块心病,谁若是提到这事,他便和谁急。苏逢吉如此讥讽于他,史弘肇必然不肯轻饶。只是这苏逢吉虽然不带兵,脑子却好使,两人水火不容,我反倒为史弘肇担心呢。”

众人都默不作声,各自喝酒。就在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