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情?”郭崇(为避郭威讳,郭崇威改名为郭崇)下马说:“我是京城马军指挥使郭崇,近日听说檀州兵变,将士们都拥戴郭威为皇帝,现在已经回师东京。朝廷害怕此事对您不利,派我引兵前来保护您。”刘赟说:“既然你们来没有别的意思,可让骑士们下马了,郭将军独自进来见我吧。”郭崇心想我来是要把你软禁在宋州的,要是被你察觉了我的来意,把我杀了怎么办?于是便有点迟疑。刘赟无奈,只得让冯道厚着老脸去和郭崇好生叙谈。郭崇只得随同冯道去见刘赟。刘赟握着郭崇的手,拿话试探他究竟是不是郭威的人。郭崇自然不会傻到自己承认,于是冠冕堂皇地表明了态度。刘赟真是愚笨,居然真的放下心来了。倒是冯道老奸巨猾,听郭崇那一番话,既没有自称臣子,也没有称呼刘赟为皇上,知道事情绝非如此简单,但他已无力回天了。彼此间又说了几句话,郭崇便急忙出城,吩咐军士们好生看守刘赟。

过了几天,郭威已经在东京登基,便下了一纸诏书,封刘赟为湘阴公,其实就是变相找个地方把刘赟软禁起来。郭崇接到旨意,来催促刘赟动身。刘赟还在自称寡人,郭崇却早已变了一副面目,恶狠狠地把他赶出驿馆,立刻押上马车前行。刘赟从徐州来时,身边带了几个心腹,郭崇怕他们坏事,干脆一刀一个全都杀了。

河东节度使刘崇,是刘赟的亲生父亲,一开始听说郭威兵变,逼入京师将刘承佑杀死,便整理兵马准备前去东京问罪,其实也是想去捞个皇帝当当。可是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听说群臣都推举他的儿子为皇帝,当即按兵不动,心想既然是我儿子做皇帝,那我自然就不能动兵了。结果这一耽搁,郭威就已经登基,还将他的儿子禁锢在宋州。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刘崇第一件要办的事,就是保住儿子的性命,于是派人到朝廷送表,申请将儿子调任其他属地,不要再留在宋州。郭威接表后思虑良久,给刘崇回了一封信,说湘阴公现在宋州待着挺好,你就不用为他操心了,只要专心辅佐我,将来必然还有加官晋爵的时候,千万不要有其他顾虑。总之好话说了一箩筐,但就是不放刘赟。被派去朝廷送表的官吏对刘崇说,郭威心机阴沉,不可相信,我们还是尽快起兵去救援刘赟吧,不然大局已定,郭威第一个要对付的必然就是我们。刘崇也不傻,当然知道郭威是在拖延时间,于是决计周旋到底。不久,他在晋阳称帝,国号仍然为汉,沿用乾祐年号,属下有并、汾、忻、代、岚、宪、隆、蔚、沁、辽、麟、石十二州为国土,后人把这个国家称作北汉。刘崇的属地虽小,但五脏俱全,他照样也任命了文武大臣。只是由于收入少,所以当官的俸禄也就没有那么多。当时有人建议刘崇建立宗庙,刘崇倒是不糊涂,说别的事情还则罢了,要说建立宗庙这件事还是不要再提了。让刘崇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登基称帝的同一天,他的儿子湘阴王刘赟却在宋州不明不白地死了。究竟是怎么死的,没有人知道,根据历史记载,通称郭威弑帝于宋州,刘崇登基于晋阳。这一个“弑帝”,就已经把事情都说尽了,至于究竟是怎么“弑”的倒不重要了。

刘崇得到儿子刘赟已经死在宋州的消息,当即泪如雨下,老来丧子是何等疼痛,便向着南方哭道:“唉,可惜我当时不听忠臣的话,结果现在赔上了儿子一条性命。”在郭威势力还不振的时候,他人在檀州,就在刘崇的势力范围内,刘崇曾经派人去探听郭威的动静,郭威就把他脖子上的刺青给使者看,说请回报刘将军,这世界上怎么会有刺青天子呢?使者回来以后却说郭威不可信任,要刘崇立即出兵剿平郭威。刘崇当时已经知道刘赟被迎立为新君之事,所以犹豫不决,现在他哭诉的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件事情。若是他当时派兵剿平了郭威,那他儿子现在这皇帝当的才是有滋有味呢。但儿子毕竟死了,于是刘崇命人按皇帝的礼节,为刘赟树立宗祠,每天祭祀,同时整兵备马,准备南讨中原。

※虹※桥※书※吧※BOOK。※

第56节:第六章东京称帝(5)

刘崇的属地毕竟小,所以兵力不是很强大,可巧就在这个时候,契丹派人和他接洽,说愿意出兵帮助他攻打中原。刘崇被杀子之仇搞得失去了理智,竟然答应了,命令另一个儿子刘承钧为招讨使,统兵万人,进犯晋州。契丹兵按照约定,也催军南下,围攻晋州其他州县,为刘崇接应。

晋州节度使王晏看到北汉兵马来势汹汹,不愿直接对抗,于是设下一计,让一些老弱残兵在城头巡逻,然后闭门不出,装出一副害怕交战的样子。刘承钧果然上当,真以为晋州兵力不济,于是远途而来竟然不休息,就让兵士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