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 (第1/4页)

就在嘉靖皇帝朱厚准备处理海瑞这个不忠不孝的家伙的时候,秦泰带着一大群禁卫军闯西苑。秦泰比海瑞聪明多了,他抬出历代先帝的画像和灵位,想用代先帝教训后代子孙的方式,直接教训嘉靖皇帝朱厚。嘉靖皇帝朱厚当然不敢亲自去接驾,更不敢当众被秦泰教训。秦泰也很聪明的把自己的意思转达给了嘉靖皇帝朱厚,让嘉靖皇帝朱厚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和错误。嘉靖皇帝朱厚决定不再追究秦泰的无礼,当然也顺带着免了海瑞的不敬之罪。

不久之后嘉靖皇帝朱厚死了,秦泰和海瑞都有一定的责任。所以秦泰被赶回老家,罢免一切职务;海瑞也被降职,留在工部当一个监工。一年后隆庆皇帝秘密召见了海瑞,问了一些话之后,海瑞依然回到了工部。不过海瑞好像转运了,不但官复原职依然是六品官员,而且被指派为工部督造,监督工部下属工程的营造。隆庆皇帝也暗示海瑞,一旦朝廷需要海瑞的时候,海瑞要像一把出鞘的利剑一样,用自己的锋芒震慑群妖,保护大明江山。

第十四回 天家有喜十四

其实海瑞是当时的名人,至少在官场的名气一点不亚于为数不多的几个内阁大臣。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海瑞敢于直言不讳地说出朝廷最大的弊端。这个弊端大家其实都清楚,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但是出于总总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官员敢于说出来,并且是直接说给皇帝听。海瑞真的这么做了,出乎了大家的预料,也打乱了官场次序。这犹如一块小石子投入了一潭死水之中,激起一阵波浪。其实说真的这个波浪影响力并不大,但是随着波浪引起的相关反应可不可小视。

在当时三大矛盾横在大家面前,影响着国家和朝廷的安危。第一,君臣关系。嘉靖皇帝朱厚名义上是放权给内阁和司礼监,自己一心修道成仙。其实嘉靖皇帝朱厚是一个最注重权力和地位的皇帝。可能是因为他不是正统出身的缘故,他自己总觉得地位不稳固,所以经常担心有人抢他的皇帝宝座。年轻时是担心同宗同祖的堂叔、堂兄弟们,抢走他已经越来越喜欢的皇位;中年后担心有人利用他的孩子谋害他,杀了他假装他是生病死的,然后让他的孩子当傀儡皇帝;到了晚年的时候,几乎所欲有威胁的皇亲国戚都被嘉靖皇帝朱厚控制之后,他有担心自己的儿子们为了做皇帝,做出杀父杀皇帝的事情。所以他连自己的儿子也提放着,平时不但不让儿子们过多接触政务,更是连皇宫也不允许孩子们随意进出。嘉靖皇帝朱厚其实心里很清楚,世上根本就没有真正长生不老的不死仙丹或者仙法。但是他这个连自己儿子都不相信的皇帝,为了自己的皇位,希望自己活得久一点,所以才相信道学,目的就是能够多活一点时间,想自己当久一点神仙皇帝而已。一个连自己儿子都可以狠心下手的人,对自己的臣子们会客气吗?嘉靖皇帝朱厚要无限扩大自己的权势,就只能向臣子们下手。为了削弱臣工们手里的权力,为了让自己奴才太监们为自己管理好已经属于自己的权利,嘉靖皇帝朱厚宁愿让大家明目张胆的内斗和贪污。臣工们不是不知道嘉靖皇帝朱厚的险恶用心,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权势,大家依然愿意矛盾逐渐恶化下去,甚至于从中推波助澜。

第二个矛盾是地方和中央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的贫富差异越来越大。产粮大省湖|北、湖|南、河|南、山|东等地,还有沿海省份江|苏、南直隶、浙|江、福|建等地,老百姓的日子还算过得去,一些富户颇有积蓄。可是在西北和西南,还有未开发的岭南地区,老百姓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甚至于在一些地方,老百姓吃不起粮食,穿不上衣服,每天吃野菜和树皮为生,一家人只有一两套衣服,一床被子。几乎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里,令人不寒而栗。有了地区差异之后,大家都希望自己去富足的地方就职,不愿意去穷地方当官。就算上任了,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利益分出去,一个个像守财奴一样死死地看守自己的地盘。中央,也就是朝廷也没有什么办法。随着人口暴涨,再加上多年的天灾**,还有东南倭寇作乱,导致朝廷的税收年年不能足额上缴,入不敷出,亏空越来越大。朝廷只好一边加重税收,一边逼着地方快点还清过去的拖欠。一些穷地方式真的交不上税收,当年的都收不上,更何况是往年欠下的。一些富足的地方其实是交得起税收的,但是他们担心自己一下子缴足了税收,引起朝廷的关注后朝廷再下达额外的税收重任。所以就连这些富足的地方也学着其他地方拖欠朝廷的税收。到了后来索性大家比谁拖欠的钱多,谁就有本事。其实还有一个秘密,只要拖欠的钱财不到位,一般来说朝廷不会让这个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