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 (第1/4页)

是这样的话,朝廷和皇帝不就等于是老百姓的敌人吗?这样的官员还是秦泰所要想当的吗?当了这种官员,真的能为老百姓做事吗?秦泰有点犹豫了,有点不想再当官了。就连海瑞这种人也可以被同化,秦泰真的担心自己将来会不会也被同化了。一个不关心老百姓安危,不注重事情真相的秦泰,还会是原来的秦泰吗?

秦泰第一次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了。要是自己的牺牲一点价值也没有,要是自己帮不上老百姓怎么办?当皇帝不把老百姓当做自己的子民,任意夺取老百姓的财产和家人了,这个皇帝还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无上至尊吗?当朝廷只为皇帝服务,只为官员们服务,心里没有老百姓,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心里的话,这种朝廷还有威望吗?地方衙门成为了盘剥老百姓的敌对势力,成为了地主们的保护伞,和老百姓形成了对立的话,这种衙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老百姓为了生存只好推翻朝廷,换人当皇帝。要是上台的人继续这么做的话,老百姓就真的没希望了。为一个老百姓失望的朝廷做事,就算做出来的事情也不会令老百姓完全满意。还不如归隐山林,和家人们一起过着远离是非恩怨的生活。秦泰第一次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不应该为了这种朝廷做出牺牲自己的事情。如今的皇帝和朝廷,已经不值得秦泰这么做了。张居正变了,海瑞变了,变得像徐阶一样,心里只有权利和地位,只想富贵荣华,忘记了老百姓的安宁和快乐。

“静海公”是当年福|建沿海一带老百姓送给秦泰的雅号。当初秦泰身兼十多个职务来到福|建,帮当地人建立了一个新的城池。为了保护这块家园,大家不惜和倭寇主力打防御战,把倭寇主力消灭在自己家园之外。而后秦泰为了大家,平定了绝大部分倭寇和海盗。朝廷却因妒忌和猜忌秦泰,竟然免去了秦泰一切职务,让他去西北公干。临走的时候当地老百姓做出了一个决定,朝廷不给秦泰嘉奖,老百姓们给秦泰大人一个名号。老百姓们知道明朝有“异姓不封王”的规定,所有不敢给秦泰一个王爷的封号。一个书生说只要有秦泰在这里,这里就会海面平静,老百姓安居乐业,不如叫秦泰“静海侯”好了。大家都觉得侯爷不够大,对于老百姓来说秦泰应该是一个镇国公的材料,不如叫秦泰“静海公”好了。秦泰就有了一个“静海公”的雅号,就连一些官员也知道秦泰的名号。海瑞也第一时间交出了秦泰的雅号,可见秦泰的雅号几乎和其他的名声一样响亮。

如今秦泰觉得自己对不起这个雅号,自己已经失去了为大家做主的权力。要是秦泰想继续为老百姓做事的话,就要抛弃一些原则,甚至于和大多数的官员同流合污。这样将来的秦泰还会是秦泰吗?秦泰不愿意变成这么一个秦泰,更不愿意将来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要是不愿意同流合污的话,不但秦泰当不成官员,就连身边的朋友也会一个个失去。做不成官员就不能施展抱负,为老百姓做主。但是这样秦泰依然还是一个俯仰无愧于天地的人,对得起自己和家人。

秦泰突然笑了一笑,另一边的展小小和海瑞吓了一大跳。海瑞以为秦泰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不再坚持去面见隆庆皇帝。展小小却是明白了秦泰,毕竟秦泰是展小小的丈夫。秦泰好像放下了最后一丝对朝廷和皇室的幻想,好像完全明白了一些大道理。展小小虽然不能完全明白丈夫的所有想法,但是展小小可以猜测出丈夫秦泰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

秦泰客客气气地送走了海瑞,并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决定。海瑞有公务在身,不能也不可能留下来和秦泰一起办事。临走的时候,秦泰用海瑞的文房四宝,写了一封信,请海瑞转交给张居正张大人。海瑞是一个君子,应该会把秦泰的信转交给张居正张大人。

第二十二回 天家有喜二十二

海瑞本来不想打开秦泰写给张居正的信的,可是因为要派人转交给张居正,所以他想看一眼内容。免去张居正将来说没有收到书信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秦泰的书信内容。因为海瑞是奉了内阁的命令出京的,没有办成事情之前不能随便回京。所以海瑞担心秦泰的信里有什么急事,不如派人送去京城给张居正。但是这信不但没有封口,而且是以海瑞的名义寄回去的,海瑞必须要为这封信负责。

海瑞打开了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纸,发现里面的内容很简单。除了上下款之外,只有区区几句话。不过这些话,对于海瑞来说犹如千斤巨石一样。秦泰要张居正不要为自己求情,更不要牵连其中。将来秦泰和展小小夫妻死了之后,请张居正暗中帮忙为他们夫妻收尸。现买的棺材来不及了,海瑞有一口红皮棺材,是当年海瑞为自己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