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部分 (第1/4页)

时候张居正和徐阶开始闹矛盾,徐阶开始扶持另外一个亲信赵贞吉进来帮自己。徐阶依然是内阁首辅,李春芳升为内阁次辅,赵贞吉担任内阁三辅,张居正以“内阁行走”的身份暂代内阁四辅。徐阶这么安排等于抛弃了张居正,坚决要把自己的亲信势力赵贞吉推上台。高拱杀回来后,隆庆皇帝安排高拱担任内阁三辅,赵贞吉担任内阁四辅,张居正只好继续当他的“内阁行走”了。

高拱再次出山后,火气比之前更大了。不但针对内阁首辅徐阶,而且开始针对赵贞吉这个小字辈的内阁阁员。对于内阁首辅徐阶的话,高拱有点吃力有点困难,对付赵贞吉就轻松多了。徐阶不但要管理全局,还要防止张居正等人的“小动作”,所以不能时时刻刻保护赵贞吉。赵贞吉原来担任过浙江巡抚,又当过户部尚书,也算是一个封疆大吏了。但是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贪财小气,经常因为这一点得罪人。高拱利用这个机会故意布局设计赵贞吉,赵贞吉不但得罪了当时的皇室成员,而且得罪了大半的朝中官员。赵贞吉不得不离开内阁,离开官场做一个“世外高人”了。

赶走了赵贞吉,张居正顺利的顺位进入内阁,成为了正式的内阁阁员。这话时候徐阶也想通了,这个朝廷不是他的了,他的弟子也不可能把他的理想实现了。为了可以安慰的一件事情就是,内阁阁员里卖弄还有一个名义上是他弟子的张居正。虽然张居正和徐阶的政见早已经有了分歧,但是张居正是徐阶的正式弟子,张居正风光了也就代表徐阶风光了。徐阶以自己年迈为理由,要求请辞离开内阁。隆庆皇帝再三拒绝,徐阶再三要求辞去内阁首辅,隆庆皇帝只好答应了徐阶的要求。高拱在徐阶离开之后升任内阁次辅,张居正担任内阁三辅,李春芳这个老好人成为了内阁首辅。

对于李春芳担任内阁首辅这一件事情,高拱是一百个不愿意。他觉得李春芳没有什么本事不说,而且没有主见,怎么可以当一个内阁首辅呢?可是谁也没想到李春芳当上内阁首辅后,一改原来的“好好先生”作风,强势地开始新的内阁调整。这时候高拱和张居正才发现,这个平时好说话的李春芳也不简单。为此高拱当然更加不会放过李春芳了,开始了新一轮针对李春芳的行动。最后高拱以微弱的优势取得了胜利,终于高拱当上了内阁首辅。只不过这一次斗争下来,真正受益的人是张居正。张居正不但整合了徐阶的势力,而且把一部分李春芳的势力也整合进去。这时候张居正的势力已经可以和高拱相提并论了,只不过张居正为人低调,又不主动招惹高拱,所以高拱不理会而已。

就在秦泰破获白如雪的案件的时候,朝廷传出内阁新动向。高拱这个内阁首辅平时已经不管事了,主要工作交给了张居正这个内阁次辅负责。内阁本来只有这么两位内阁阁员的,但是隆庆皇帝担心他们工作太多,安排殷士瞻进内阁帮助他们办事。殷士瞻不但是隆庆皇帝当裕王时期的老人了,更是高拱和张居正的熟人。隆庆皇帝直接让殷士瞻担任内阁三辅。这个内阁因为都是隆庆皇帝当裕王时期裕王府的老人,所以被后人称之为裕王党内阁。

第二十四回 莲花之谜二十四

殷士瞻是高拱和张居正的熟人,不代表他们的关系就好。相反高拱和殷士瞻关系很不好,张居正也曾经吃过殷士瞻的苦头。殷士瞻是山|东人,说话不但直接而且说话像在骂人一样响亮。殷士瞻总是以前辈的口吻指教张居正,甚至于曾经教训过张居正。高拱是一个高傲的人,也是一个脾气不好的人,当然和一向大声说话直截了当的殷士瞻不和了。高拱已经被张居正逼到了墙角,但是这是他们内部的事情,外人知道的不多。高拱给予张居正一定的权限,张居正更是在一些事情上尊重高拱。高拱所以在内阁并不是很不舒服,只是管的事情比较少而已。现在殷士瞻来了,不但更加要分权了,而且开始阴不阴阳不阳地笑话高拱。高拱当然不高兴了,所以最终爆发了“宰相打架事件”。

早在裕王府的时候,高拱和殷士瞻就已经不对路了。这个问题主要出在两个人的性格不和和地位上。殷士瞻是山|东人,又是和有“亚圣”之称的孟轲孟子后人有拐着弯的亲戚关系,所以逢人就说自己的光辉历史,就像孟老夫子是他的祖宗一样。殷士瞻自比孟子后人,又是一个饱学之士,所以大家让他三分,久而久之他以这个为荣。高拱是山|西人,原来高拱并不避讳这一点,但是后来他不愿意提及自己的身份。原因是大家都知道山|西人出了名的小气和抠门,都说宁愿和山|东人喝白开水,也不愿和山|西人喝酒。相比之下山|东人性格豪爽,就算喝白开水也是激情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