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4页)

此,日本政府提出削减军队,减少军费开支。大多数的军人听到这个消息,提出反对意见,政府与军人之间的僵持局面一时难以打破。

令日军更为头痛的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大发展,他们频频出击,弄得日军在华北、华中无法招架,不得不采取分割、封锁和“扫荡”等手段,轮番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肃清作战”,企图实现由“点”、“线”占领,扩大到“面”的占领。八路军针对敌人的战术,以三个师的主力挺进冀鲁平原,挫败日军对冀中、冀鲁和鲁西北等地区的大“扫荡”,巩固与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在华中连续举行棋盘岭战斗、马家园战斗、袭击官陡门、芦家庙战斗、东湾战斗、狸头桥战斗、谢家垄战斗、夜袭虹桥机场等一系列著名战斗,华北、华中大批日军被牵制,使日军无法从华北、华中抽调兵力增援湘北。因此,湘北前线的日军面临诸多矛盾,只得由进攻转为防御,等待时机复苏。

蒋介石很珍惜这一短暂的停战机会,在中国共产党的协助下,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提高官兵军政素质。中共中央派叶剑英带领一部分干部和工作人员,参加了训练班的教学工作,训练班主任由蒋介石兼任,白崇禧、陈诚兼副主任,汤恩伯任教育长,叶剑英任副教育长。训练班的成员来自各战区营以上的军官和高级司令部的参谋人员,他们毕业后回原部队再举办训练班,层层办,一直训练到连、排长,目的是使训练的军官学会游击战争。汤恩伯是第三十一集团军司令官,他对教育长一职不感兴趣,很少管事,教学工作落在叶剑英身上,他几乎每天都有课,重点讲人民战争大纲及游击战争概论。每次两小时上课中,学员们听得入神,常常提出延长时间。下课后,学员们将他讲的每一句话都仔细认真地回味,深深地印在脑中。学员们十分钦佩叶剑英的才华,议论他才智过人,是游击战的专家。游击训练班共培养了3500名学员,他们结业后,如春天的种子,撒向三湘四水,播向长江两岸及鄱阳湖边,为后来发生的长沙会战胜利打下了基础。

1941年9月,日军第十一军阿南认为,经过两年的调整和准备,进攻长沙的条件业已成熟。便同木下参谋长及岛村作战室主任筹划后,确定了攻势计划,并将计划定名为“加号作战”。计划从9月18日展开攻势,击溃新墙河、汨水之间中国军队,同时做好由长乐附近向汨水下游一线推进的准备。汨水右岸地区得手后,再向汨水左岸推进,重点歼灭这里的守军第四军及第九十九军。汨水左岸得手后再向栗桥突击,围歼栗桥以西至湘江的第九战区主力。

阿南一直在大本营机关工作,来到前线对能否打胜这一仗,心里一直没底,他想在计划方案上报大本营没有回复前,先让少量部队出征练练兵,目的是试探一下中国军队在大云山方向的兵力部署情况。9月7日,他就指挥第六师团出击湘赣边界的大云山。

大云山属幕阜山脉,横亘于湘鄂边、平江以北。

薛岳对大云山的情况十分敏感,这里是湘鄂交界,长沙的门槛,是敌人必争之地。在考虑部署时,他决定将第四军摆在这个极端重要的位置。那天,他捏着自己下巴下那刺猬样的胡子,严肃而充满希望地对军长欧震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你们四军自北伐以来,一直是国军的一把钢刀,是一支信得过的部队,我这次将他们安排在大云山,你是知道我的用意的,希望你们发扬铁军精神,拼死也要守住大云山,要做到寸土不让。”

欧震激动地攥着拳头说:“薛长官,你就放心吧!我也不会说什么漂亮话,你只管看我的行动吧!”

“好!”薛岳一手握住他的手,一手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大云山防务我就拜托你了!”

大云山既是第九战区的主阵地,又是第九战区的前哨阵地,薛岳将看守长沙东大门的任务交给了欧震,欧震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欧震指挥各师在横溪达至羊楼司,以及北港至通城一线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第四军有25名军官参加了南岳济南干部训练班,训练一结束,他们就回到了第四军,将刚学到的游击战知识运用到了这次作战中。他们首先深入到老百姓家中,宣传游击战思想,把民众也发动起来,军民携手共同抵抗敌人。

伯陵防线(2)

7日上午9时许,敌人同以往一样,以飞机、坦克、大炮和步兵为一体,由桃林出发,从东、西、北三面,围攻大云山。他们先用18架飞机将守军辛辛苦苦构筑的工事炸了个底朝天,然后是步兵紧跟着坦克,向守军阵地冲锋。第四军的官兵们伏在被炸毁的工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