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1/3页)

一未曾有过而且意料不到的事实,心中甚为不快,十分懊恼,但在受降仪式上尽量保持沉着冷静。”

日本投降如此迅速,这是冈村宁次意想不到的,连何应钦也没有思想准备。

这年春夏,盟军反攻之势迅猛异常。7月18日,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末兹元帅率第三舰队进捣东京湾,瞬间,日舰队被横扫殆尽。日本接近灭亡时刻,7月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发表《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首相铃木代表天皇召开记者招待会说:“我们以必胜信心继续作战,帝国不理睬这类劝降鬼话。”同时,何应钦在重庆接收记者采访时说:“我看不出日本即刻败亡迹象,估计还要八年,除非美军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和我们一起打。”苏联出兵东北,八路军、新四军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向日军大反攻,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在巨大重压下,8月9日晚11时30分,在防空洞召开紧急御前会议,讨论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会上,主战派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与主和派外相铃木争吵不休,至凌晨4时,天皇不耐烦地打断双方争论,声明投降,并决定通过中立国瑞典,向中美英苏四国转达无条件投降决定。但主战派不服,8月14日上午9时,参谋总长还向冈村宁次下达继续持久战命令。9时30分,日方收到美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关于日军立即停止军事行动,等候投降的通知,主战、主和派才停止争吵,8月15日11时,日政府向全国广播天皇投降诏书。

冈村宁次对这一切内幕情况了解甚少,这天9时30分,他收到东京陆军次长关于11时收听广播通知,当时还不知道广播内容。当他从广播中听到天皇宣布投降诏书时,目瞪口呆,手足冰凉,他在日记中写到:“正午,总司令部全体人员,按平时遥拜式队形,于广场东面集合,拜听广播诏书,悲极无泪,我即向全体人员训示,值兹圣战中途,而逢建国以来从未有的罪恶事态,实无限悲痛,然事已至此,本职惟谨遵圣谕,以慰圣怀。”

第二天,冈村宁次打电报给东京大本营,称述百战百胜的皇军向重庆窝囊废政府投降,实不甘心。一直到8月17日,他那骄横傲慢的口气才稍有收敛。

冈村宁次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内心万般痛苦,表面却若无其事,他挺着胸脯,昂着头。会场上,尽管几十个摄影记者围着他照相,他却像庙里的菩萨,纹丝不动。9时零4分,何应钦命令冈村宁次交验签降证明书,坐在左侧的小林浅三郎应声从公文袋中取出证明书(事先规定双方参谋长担负签降事务工作),离席走到何应钦面前,一鞠躬递送上去。何验明后将证明文件留下,示意参谋长萧毅肃将日本投降书中文本分两份送给冈村宁次签字。冈村宁次起立鞠躬接过投降书,一目数行翻阅,小林在旁磨墨。投降书内容,早在8月20日,中日双方代表在湖南的芷江镇举行过洽谈,达成了一致意见,在南京办理正式签降手续。况且在9月8日晚,何应钦已派人将投降书秘密送给冈村宁次过目,并给他留下了一句话:冈村宁次战后表现良好,蒋主席十分满意,日后会表示谢意的。

难忘:1945。9。9(3)

心有灵犀一点通,所谓表现良好,无需解释,冈村宁次心领神会。8月15日,朱德总司令命令冈村宁次及所属部队,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听候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纵队命令,向人民军队投降。8月16日,蒋介石电告冈村宁次,要他继续坚守岗位,并负责维持秩序,所有武器装备移交给重庆中央军,决不可向其他军队移交,遇到不法扰乱者,可作自卫反击。他面临两份电报,前思后想:国民党军队远在四川、贵州,一时赶不到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太原等地接收,鞭长莫及;而八路军、新四军就在这些城市附近,接收的事本是唾

手可得,关键的决定权就落在了冈村宁次手中。他左右权衡,认为蒋介石代表政府,听他的话,日后处理战犯就在他一句话,为了自己的利益,他选择了后者。于是,立即复电蒋介石,遵令执行。命令所属部队在原地等待重庆政府接收。国民党在审理战犯时,无罪释放了冈村宁次,这就是蒋介石对冈村宁次的回报。

冈村宁次草草浏览投降书,手握毛笔在投降书的文本上用中文签上“冈村宁次”四个字。

从笔迹可以看出,他签字的手颤抖得厉害,一横一竖像蚯蚓似的弯弯曲曲。签完字,他从右边口袋中取出水晶石图章,在嘴边哈哈气,在签名旁盖了章,而后吩咐小林浅三郎将两份投降书递给对面的何应钦,还抬头向何应钦点点头。何应钦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