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花谷恼羞成怒,气得脸色铁青,正待发作,突然,一个门卫跑进来报告,中国炮队把领事馆包围了,就要朝里边打炮啦!

花谷吃了一惊。赶紧跑到楼上一看,好家伙!只见领事馆院外的马路上架着一杆杆大炮,一个个黑洞洞的炮口正对着里边,炮队那边,尖啸的哨子声,铿锵的金属碰击声,震得人心发怵。

花谷没想到这个没“教养”的土皇帝,竟如此不懂规矩,如此野蛮无礼,怎么办,再把他搞毛了,那一杆杆大炮真的朝里轰,领馆的人不都成了肉泥!

花谷只得强压怒火,点头哈腰地假意向韩复榘赔礼道歉。

姓韩的才不吃那一套,在卫兵的簇拥下拂袖而去。

韩复榘对日本人采取毫不妥协的强硬态度,表现在各个方面:1937年2月,他对中央代表何思源说:“我决不会跟日本人搞在一块。”在一次对山东《民国日报》等9家报社社长谈话时,他火曝爆地宣称:“如果有谁想压迫山东,我山东亦不示弱。”日本驻济南领事馆以山东省中学课本中有反日言论,向韩递交《关于山东教育的抗议书》,韩根本不买帐,对教育厅长说:“不要理睬他!”

在这期间,韩复榘对日商的走私活动进行严格稽查,并对那些热心自治的人表示厌恶和愤慨。

韩复榘对日作战消极,是从芦沟桥事变以后一段时间才开始的。

有人认为韩对日作战消极是1937年8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答应调一个炮兵旅给他用,后又被蒋介石把这个旅调去守南京。于是,他认为这是老蒋牺牲山东,便不想守山东了。

实际上,韩复榘的消极情绪是另外一个原因引起的。

蒋介石对这位“常胜将军”历来采取关怀信任和给予实惠的手段,在全国的地方实力派人物中,韩是始终靠近蒋的一个。因此长期以来,蒋介石对韩提出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尤恐照顾不周,引起韩复榘离心离德。

1937年2月,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期间,蒋还特地派人找韩,传话,“只要韩跟着中央走,到哪儿就把哪儿军政大权交给他。”

1937年8月20日,国民政府大本营同时颁发了四个作战指导方案的训令。在其中第一号训令中,宣布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战区。第五战区,即苏北(长江以北)及鲁省。这一战区的“战争指导方案”为:“对敌强行登陆之作战”、“以确保我国军南北两战场作战连系之中枢。”

显然,该战区作战的重点在山东。

由于该战区战略地位重要,训令中宣布:“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大元帅兼(即蒋介石);副司令长官:韩复榘。”

而当时的李宗仁才被委任为预备军司令官,可见蒋对韩的信任。韩也以此喜形于色,对日本人持强硬态度。可是,没过多久,(1937年10月12日),蒋介石因兼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一头扎进上海战事之中,宣布不再兼任五战区长官了。在韩看来,无论从实力上还是从五战区的战略地位上讲,五战区的司令长官都非他韩复榘莫属。但是,蒋介石却突然宣布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韩仍为副司令。这下韩就毛了。韩复榘不服李宗仁,怨气都发在蒋介石身上。在他看来,他多年紧跟蒋介石,到头来还不如反蒋的人吃香,(李宗仁曾发动过反蒋大战)。

于是,韩就对蒋耍开了明顶暗抗的手腕。你蒋介石下令调山东部队去华北抗日,他偏抗着不给,实在犟不过去就给出两个师,但在节骨眼上,他又下令撤回来;

蒋介石令山东部队确保山东战略要地,姓韩的偏不守。把十多万大军连同省府机关,统统往豫西鄂北搬;

蒋介石责怪韩复榘失了济南,他就反咬蒋失了南京;

蒋介石指责他守土不力,他就说五战区本来就是李宗仁的事。

韩复榘想:反正我没搞日伪政权,没留在山东当汉奸。我手下有十多万强悍的山东大汉兵,小日本鬼子算个逑,你若把李宗仁弄走,本主席一声令下,反攻山东,收复河山,轻而易举,

韩复榘为何被杀?

原因正如两百多年前,一个穿着破烂长衫,脑后拖条肥硕长辫子的中年人,在那破败的庭院里拈须吟唱过的诗句一样:

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

5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失陷之后,战胜的气氛笼罩了日本军方和内阁,他们认为日军通过速战速决,已经取得了最后胜利,中国已经战败。于是,他们摆出一副战胜者的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