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陈诚还以军委会总部口气,向川军将领们许诺,今后在兵员粮饷,武器装备方面,将尽量先考虑补充川军各部。

“茅厕文学”引起的风波完全平息。

军事会议继续进行。

蒋介石和将领们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认为:日军占顷武汉以后,因兵力不足,补充困难,已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旦是,敌陆海空军种和兵种齐备,训练有素,兵器配备较充足,人力强大,战斗力仍很强。

鉴于以上情况,第二期作战,将是敌我相持时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日军不可能再深入到国民政府的后方;中国军队也不可能一下打败日本人,将其赶出中国去。这无疑是明智的判断形势了。

蒋介石基于以上对形势的判断和综合全体到会将领们的意见,提出了中国军队第二期作战的指导方针和谋略:

连续发动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以牵制消耗敌人;策

应敌后之游击部队,加强敌后之控制与扰袭,化敌人后

方为前方,迫敌局促于点线,阻止其全面统治与物资掠

夺,粉碎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之企图;同时,抽出部

队轮流整训,强化战力。准备总反攻。

在这里,蒋介石已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这恐怕或多或少取决于在前十年内战中,他的正规军同红军游击队作战吃亏受挫而总结出的经验教训。

为扶持和培养敌后游击力量的发展壮大,蒋介石在这次军事会议上决定,正面第一线战场上,要不断地主动地出击日军,将日军主力和注意力都吸引到前线来,以此减轻敌后游击部队的压力。

此举,无论对国民党的敌后游击部队,还是对共产党敌后抗日力量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然人民抗战力量的发展壮大,牵制和消耗了相当数量的日军和伪军,反过来,也对抗战最后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为了适应这扯大了的战争摊子,便于指挥作战。蒋介石对军队体制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兵团、军团两个层次,以军为作战的基本单位;取消西安、广西、重庆等行营,另设天水、桂林两个行营。以程潜、白崇禧分任行营主任。在最高统帅部之下,由程、白二将军分别负责指挥南北两大战场。

会上,蒋介石重新划分了全国战区,调整了兵力部署: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

兵力:第2、第3集团军,共12个步兵师,一个步兵旅,一个骑兵师,一个骑兵旅和其他特种部队。

负责防守河南及安徽一部。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

兵力:第4、第5、第6、第7、第14、第18六个集团军。共32个步兵师,14个步兵旅;五个骑兵师,三个骑兵旅和其他特种部队。

负责防守山西及陕西一部。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

兵力:第10、第23、第25、第32四个集团军和新编第4军。并32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以及其他特种部队。

负责在苏南、皖南和浙闽两省开展游击战。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

兵力:第9、第12、第16三个集团军。共18个步兵师,2个独立步兵旅和其他特种部队。

防地:广东、广西。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兵力:第2、第22、第29、第33四个集团军,豫鄂皖边区游击总队。共26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一个骑兵旅和其他特种部队。

防地:皖西、鄂北、豫南。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

兵力:第7、第17两个集团军。共6个步兵师,9个步兵旅;4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和其他特种部队。

防地:甘宁青及绥远地区。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薛岳代理)。

兵力:第1、第20、第19、第27、第30、第31六个集团军,湘鄂赣边区游击总队。共52个步兵师,和特种部队、游击部队。

防地:湖南、鄂南、赣省一部。

第十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

兵力:第34集团军等,共9个步兵师,一个步兵旅;一个骑兵师,一个骑兵旅和其他特种部队、保安部队。

防地:陕西。

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

兵力:7个步兵师和特种保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