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1/4页)

《脊榫逃谔蓝鞑��诺摹八牟缓汀薄<唇�Р缓汀⒕�癫缓汀⒕��缓汀⒐俦�缓汀�

陈诚的老部下,原第六战区战地党政工作总队少将总队长刘培初(已转任四省边区党政工作总队长),也跳出来跟着陈长官大反汤恩伯、还投书揭发了汤恩伯“四不和”的罪行。

河南党政代表团的一些政治嗅觉特灵的人物,也从检讨会上跳了起来,义愤填膺地控诉汤恩伯的十大罪状,这些人还联名写请愿书,要求蒋介石严办汤恩伯。

在陈诚的胁迫下,汤恩伯只好硬着头皮当众检讨交待错误和罪行。但是,当大会一完,汤恩伯就翻脸不认帐,跳起脚大骂:“陈矮子,这回整得老子好苦,妈的浙江人还整浙江人。总有一天整到他自己头上去!”

接着,汤恩伯接到蒋介石电令:离开一战区,前往重庆接受统帅面训,听候处理。汤恩伯只好打点行装,带着几个亲信随从,孤孤单单、凄凄惨惨地离开部队,取道陕南前往重庆。

4

1944年春季。

东条英机在决定打通大陆走廊作战的同时,又向太平洋“绝对国防圈”上增加和新设了第31、第32两军和第7方面军,使美、英军在太平洋上的反攻受到异乎寻常的顽强抵抗。

为了牵制日军兵力,策应太平洋反攻作战,罗斯福和邱吉尔决定在缅甸北部发动反攻。部署于印度东部英帕尔和科希马地区的英军第14集团军和印军一部,奉命向印、缅边境推进。

3月5日,温盖特少将的英军远程迂回突击部队约一个旅的兵力,在日军缅甸方面军第15军的后方伊洛瓦底江沿岸空降成功。

在这之前的1943年11月,史迪威将军指挥着中国远征军新1军和美军第5307暂编团组成的中、美联军,从东印北部的利多向缅北进攻,旨在打通滇缅公路。到1944年3月,中、美联军推进至缅北胡康谷地,与日军第18师团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殊死搏斗。

日驻缅方面军对温盖特空降兵造成的威胁并不怎么理会,只用少数部队进行封锁作战。驻缅方面军主力第15军却倾巢而出,对英帕尔地区的英、印军予以迎头痛击。

3月8日至15日,日军第15军主力第31、第33、第15三个师团,在第5飞行师团配合下,突过缅北亲敦江,向东印边境进攻。

3月16日,第33师团将印军第17师包围子印缅边境的通赞、新盖尔之间的狭窄谷地,同时还将印军中的许多劳工、一千多辆汽车、二千多头家畜也囊括在包围圈中。

当天,日本各大报刊电台宣称;缅甸前线的歼灭战达到最高潮,完全截断了英、印军退路,万余敌军在通赞的烈火中挣扎。

3月17日,罗斯福急电蒋介石:

……新编第1军正予日军第18师团以沉重打击,日军缅甸方面军主力已被拖在英帕尔及阿恰布方面。英空降部队正在威胁第18师团背后,对此请予注目。盟军如失此良机,日军恐将重整旗鼓再度进攻。预料胡康方面之第18师团必将求援,对此可能由第56师团抽调一个联队。

望阁下命令云南军司令长官发起攻势,使此大好机会得到发展……

蒋介石完全明白,罗斯福此时敦请中国远征军反攻缅甸,主要是解英、印军在英帕尔平原之围,蒋介石出于两方面的原因,拒绝令远征军出击缅甸。

第一方面,当时日军打通大陆走廊作战尚未开始,但他已从日军大量转运中国等迹象中预感到,中国将面临一次异乎寻常的进攻。因此,他正准备把云南远征军调往内地,作为反击日军这一大进攻的骨干力量。

第二、在开罗会议上,蒋、邱、罗三人曾商定,反攻缅甸由中、英两军共同进行,即英军从缅甸沿海登陆进攻,中国远征军队云南打出去,两头夹击缅甸日军,收复缅甸全境。但是,开罗会一结束,邱吉尔就不认帐了,拒绝出动海军舰队和陆战队向缅甸沿海进攻。蒋介石也幸灾乐祸,认为缅甸本来是英国属地,占领与否,与中国并无多大关系。你英国人都不愿打,我中国人何苦操那份心。

拖了十天时间,蒋介石才给急得坐卧不安的罗斯福回电。在说明中国面临的紧张突变形势后,说道:

……中国为能对盟军及中国自身尽到义务,当前之重要课题为:

一、必须倾全力保持作为大规模轰炸日本本土唯一地面基地之中国战区。

二、因盟军决定不久将为进攻日本本土进驻中国沿海基地,中国需要为此进行准备。以上乃中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