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1/4页)

不戒惧乎哉?

蒋介石令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以私人身份去见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罗斯福于1945年4月12日因患脑溢血溘然去逝),表示中国政府不能接受雅尔塔会议有关中国的密约。但仍无任何结果。

6月12日。

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会见蒋介石,提出兑现《雅尔塔密约》中给苏联的那些利益,并转告说,斯大林要求宋子文于7月1日以前,去莫斯科谈判有关事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蒋介石为了与苏方讨价还价,派遣宋子文、蒋经国等人前去莫斯科。

斯大林在单独会见蒋经国时,竟质问:“你们对外蒙古,为什么坚持不让他独立?”

蒋经国说:“你应当了解,我们中国八年抗战,就是为了把失上收回来。今天日本还没赶走。东北、台湾还没有收回来,一切土地都在敌人手中,反而把这样大的一块土地割让出去,岂不失却了抗战的本意?我们的国民一定不会原谅我们,会说我们出卖了国土;在这种情形下,国民一定会起来反对政府,那我们就无法支持抗战,所以我们不同意外蒙古归并给苏联。”

斯大林反驳道:“倘使你的国家有力量,自己可以打倒日本,我自然不会提出要求。今天,你没有这个力量,还要讲这些话,就等于废话。”

宋子文、蒋经国的莫斯科之行,也是无果而返。

蒋介石一方面继续派人四处活动,以争取拔出插进中国人背后的那把“刀”,另一方面,他也看到了这种活动对于已决意牺牲中国的美、英而言,根本无济干事,于是,加快了与日本单独媾和的步伐。事实上,从抗战开始起,他就从来没有放弃过这个念头。只不过那时日本人大军压境、态度太傲慢,条件太苛刻,逼得又太急,更加上全国民众和军队的反对,美、英的反对,他不得不迫于形势,“坚持抗战”。雅尔塔会议的密约一传到他的耳中,他就立即意识到了两个问题:一是被美国“盟兄”出卖了,心中油然生出一种被耍弄、被抛弃的苦衷。二是如答应密约要求,则东北很可能在苏联帮助下成为共产党的基地和大本营,这不能不对他的统治产生极大威胁。

蒋介石经过仔细盘算,反复思量,决定干脆抛开自己一年多前所许下的绝不与日单独媾和的诺言,马上派人去上海秘密探求中、日媾合之方案,以对抗斯大林在《雅尔塔密约》中提出的条件。

2

1945年春。

曾任汪记南京政权上海市政府顾问的日本特务船津辰一郎,从上海来南京,向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茨大将报告(1944年11月22日,冈村由第6方面军司令官升任派遣军总司令官),重庆方面来人,现住在上海,带来了蒋介石的口信。重庆来人因不便直接来南京,务请冈村宁茨近日前去上海会晤。

冈村偕同幕僚若干人前往上海。

重庆来人带来蒋介石的口信有三点:

第一,中国与美国的同盟牢不可破,但蒋介石认为中日合作对整个东亚地区的和平至关重要。因此,愿与日本合作。

第二,日本在中、美、英、苏的联合打击下,将面临灭顶之灾。拯救日本非蒋莫属。因此,蒋决计不记前嫌,准备于适当时机为日本讲话。然而,日本人往往不能理解中方的善良愿望,实为憾事。

第三,希望中、日双方军队互相尽力克制,在再扩大战端。

冈村宁茨根本不相信苏联会出兵进攻日本,而且此时他正值新官上任阶段,哪里听得进这些话,认为蒋介石口出狂言,不予理睬。错过了中、日单独议和的第一次机会。

不久,何应钦又派遣一个名叫余万青的人,亲往南京找冈村宁茨,密商中、日停战撤兵之事。但狂妄的冈村宁茨竟拒绝会见,只叫一名小参谋接待来者。冈村宁茨还将亲笔书信一封,交余万青带给何应钦。此书信跟王劲哉对日下战表的态度和做法有过之而无不及,口气更加狂妄,声称:冈村总司令官率百万侵华日军,决不与中国政府调和,誓将中国政府消灭等等。

日方,第二次错过了中、日单独言和的良机。

2月底,日本内阁首相小矶国昭有意寻求结束战争,电召与国务相绪方竹虎等人有联系的重庆方面的缨斌前去日本,以便了解中国方面的态度。

3月16日。

缪斌带着蒋介石的议和条件抵达东京。

日本皇室东久弥宫首先与之会晤。蒋介石的使者竭力宣传中方议和原因:中国和日本再打下去,苏联将以反击日本侵略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