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1/4页)

还有的拿此事打趣方牛子这个汪家未来的姑爷;方牛只笑而不语;实说得太份了;他就不软不硬的回刺一句。方牛子拿着护耳厚帽子,手上带着粗布棉手套,一锅锅的炸苞米花。南山村呆了几天,他就打算去附近几近富裕些的大村庄转转,趁着年关多赚几个钱。方牛子一直忙活到腊月二十七才收工回家,他中途又特意转到方宁姐,给她炸了几锅米花麦花。另外又塞给她二百文钱,方氏一看这么多连忙推辞。方牛子咧嘴笑道:“大姐,猜这些天挣了多少?”

方氏也有些好奇,顺着问道:“多少?”

方牛比划了一下:“九百多文。”众不由得感叹这项不起眼的小生意的利润。方牛子又补充道:“这玩意平常挣不了多少,也就过年这几天。太费粮食,庄户家谁常吃这个。一斤多苞米,一会儿嘎嘣完了。”方牛子说完话给完钱就要告辞离开,方氏又说他们今年大远初二回娘家。

……

除夕很快就到了,南山村的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门对子,炮竹声此起彼伏。方宁家今年的年夜饭十分丰盛,鸡、鸭、鱼、肉样样都有。方宁的建议下,他们家每做出两道拿手菜,剩下的方氏包圆,连杜朝南也不例外。这个时代的男除了厨子外,一般是极少下厨房的。杜朝南是妻女的鼓励下才做了两道最简单的菜。方宁做了一道糖醋鲤鱼一道炖鸭汤,引得众惊叹不已。这并不是说她的厨艺有多高超,而是由于家对她的期望太低导致的。因为之前她很少下厨,最常干的工作就是烧火放鸭动脑动嘴。

方宁自卖自夸道:“是不是很聪明很厉害?觉得随了爹和娘的优点。心灵手又巧,从头到脚顶呱呱。”

“扑哧。”一家笑作一团,连一向不苟言笑的杜朝南也跟着笑起来。

“来来,别光说了,快趁热吃。”方氏满脸带笑分别给丈夫和几个女儿夹了菜,方宁又抱了一坛酒上来,给每倒了半杯酒。

她喝酒前还先来个说词,她先站起来,对夏宁和秋宁说道:“二姐,三姐,来来,咱们敬爹娘一碗,感谢他们辛苦生养了他们。祝爹脸上的笑越来越多,腰杆越来越硬,祝娘越来越好看,今年三十八,明年像二十八。”

方氏靠着杜朝南,捂着肚子笑个不停:“这孩子真会逗笑,都当姥姥了,还越来越好看。”

杜朝南慈爱地看着三个女儿,笑道:“他娘,孩子敬酒,咱就喝了吧。”

方氏看着满桌的饭菜,再看看懂事伶俐的女儿,一脸的满足和喜悦。半年前,她还不敢想会有这样的好日子。她拭拭有些湿润的眼角,笑道:“好,娘和爹把这碗干了。”说完,她捅捅杜朝南:“当家的,也说几句呗。”

夏宁她们三六双眼睛一起期待的看着父亲,杜朝南动了动唇,好了半晌,只憋出一句:“祝们……越长越高越来越胖。”一家再次大笑起来。

屋里灯光温暖,欢声笑语不断。这一顿年夜饭吃了一个多时辰,菜凉了,方氏就屋里的炉子上热热再接着吃。

吃完年夜饭稍一休整,他们就开始一边守夜一边准备活面包饺子。

南山村的风俗是大年初一邻里之间互相串门,孩子们一个个都准备了大荷包,村里到处转悠,每到一处说些“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那家都会抓些糖和瓜子花生之类的塞进去,关系近些的还会给个一文两文的压岁钱。方宁跟着两个姐姐和爹娘先去了老宅,这是必须要去的。方氏给了冬宁圆宁几个侄子侄女每三文的压岁钱。何氏不冷不热的招呼了一声,根本不理会他们。孙氏撇撇嘴,酸不拉几的说起了风凉话:“他三婶,家又是攀上有钱的亲戚又是做生意发大财的,还以为会大方一回呢。”

夏宁立即笑着反击道:“谁说娘大方?村里都说大伯娘最大方,们姐妹几个今儿就等着大伯娘散财呢?”说完她还特意拽过方宁的大荷包以一副玩笑的口吻说道:“大伯娘,装吧。”

孙氏“哼”了一声,撩撩眼皮,假装磕瓜子糊弄过去了,愣是一文钱没给。他们没分家,这压岁钱本来应该是何氏这个一家之主给的,孙氏可给可不给。谁知何氏连几个小钱都舍不得。方宁也不稀罕她的几个小钱,何氏只要别找事,她就谢天谢地了。方氏面上不显,心里却疙疙瘩瘩的不痛快。

方宁是一分钟也不想多呆,走完过场姐妹三就悄悄离开了。一离开老宅,夏宁这和秋宁就像出了笼的鸟儿似的,叽叽喳喳的打闹着,分别寻找自己的小姐妹说话去了。方宁一个转里闲转。路上正好碰到春妮和青草,三打了招呼彼此分享了下荷包里的零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