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 (第1/4页)

宋乔慢条斯理地接道:“她肯定觉得你补了也没用。”

小木头别过脸去:“我就知道你眼红我。”说罢,得意扬扬的离开了。

时光飞驰,转眼间就到了六月底。考试在八月初举行,宋乔七月初就要动身去省城。宋老财也挺善解人意,恩准儿子可以四处走走,换换脑子。宋乔接到赦令,拔腿就往村南头跑。

方宁早早准备好了一床薄被子,还有驱蚊、提神的药膏,以衣治痢疾的药丸,外加一些零碎但实用的小东西,装了满满的一包袱。

她一见到宋乔就笑着将包袱递了过去,宋乔抱着沉甸甸的包袱,感动得一塌糊涂。她一个女孩子家哪里知道科场用的东西,可见她为了自己没少费心。

此时,月上中天,银辉倾泻。两人站在荷塘边,迎着习习的晚风,喁喁轻语。

宋乔再次厚着脸皮提出自己的愿望:“方宁,等我回来咱们就成亲好不好?”

临别之际,方宁也不禁有些多愁善感,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认和犹疑:“你要是中了举人,别人给你送女人怎么办?”她可记得宋老财说过,他爹的爹的……爹,中了举人以后,除了爹妈,啥都有人送。女人肯定是少不了的。

宋乔听到她这么说,心里不禁涌上一丝甜蜜和骄傲,她开始紧张他了!

他心中的愉悦不由自主的浮到脸上,带到声音中:“没关系,我只收你一个。其他人送的都交给我爹。”

“哦,他会怎么处置?”

“大概会让送的人换成牛、驴或者猪吧。”

“噗。”

方宁忍俊不禁,笑了起来。

宋乔见她心情极好,心身又开始痒痒起来。他搓了搓手,暗暗给自己打了几回气,最后一咬牙,猛地把她拦腰抱起,在原地转着圈儿,方宁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惊得险些叫出声来。

宋乔还不忘为自己的行为注解:“我想称称你有多重,回来再称一下。你要记得不许瘦只许胖。”方宁双手抱着他的脖子,轻笑不已。

今夜,月白风清,天宇澄澈。也就是在这一刻,她终于体会到了心动的感觉。

94

月亮的清辉倾洒在两人身上;四周万籁俱寂,清凉的夜风中飘着幽幽的荷香;两人的声音压得极低,不停的说着,大多数都是些昏话傻话,不过这个时候没人去在意说话的内容。

宋乔抱着方宁往荷塘边走了几步;脸贴着她的脸,气息不稳的吟了一首诗:“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你说好不好?”

方宁格格一笑;伸开双臂环绕着宋乔的脖颈;伏在他胸前低声笑着:“真是书呆子。你累不累?”

宋乔骄傲的挺起胸脯:“你别总以为我手无缚鸡之力;我的力气大得很,以后……你就知道了。”再累他也不觉得累。

两人说了一会话,方宁开始一句一句的嘱咐他:“……不要贪凉,要小心身体,考前几天就别用功了,好吃好睡好玩。心里别紧张,你就当去涨经验的,反正你还年轻,慢慢考。”方宁来到这里才知道,古代的科举比现代的高考难多了,录取率非常低,除了京师外,其他省份每次也就录几十名。其他偏远省份的录取人数更少。像范进那样考到五六十才中的大有人在,更多的人是一辈子都没考中。她对于这次应考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宋乔心里十分受用,他认真聆听,把她的话一字不落的全烙在了脑子里。

末了,喃喃说道:“方宁你真好。”她看上去是真的不在乎自己能否考中。这让他心头的压力减去不少。

两人一直在荷塘边呆到月上中天,宋乔看夜已深,只得依依不舍的松开他,告辞回家。

……

几天后,宋乔整好行装准备出发。

他虽不是第一次远行,但这次却是与从不同,心里总是没来由的不安和焦躁。临走时他再三嘱咐父亲:“爹,我不在家,杜三伯家要是有点什么事,你可一定去帮忙。”

宋老财没好气的回了一句:“知道了,你都说了几遍了?没良心的,你就没嘱咐你爹和弟弟妹妹。”

宋乔忙道:“都说过了。”

宋老财轻哼了一声,叹口气,语重心长地叮咛儿子:“路上一定要小心,记得结伴而行,我给你的盘缠分成了三份,你衣服里还缝了一张银票,以备不时之需。还有不要……”

宋老财没吃完,宋乔就清晰响亮地接道:“我知道,不能贪凉,不要怯场,不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