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 (第1/4页)

苏联著名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根据“‘波’将金”号:拍成的电影《战舰‘波’将金号》是一部没有主人公的电影,但他却是电影史上不朽地经典。

“前世今生”的林俊都看过《战舰‘波’将金号》,其中对的“敖德萨阶梯”这一段落记忆最为深刻,沙俄军队对手无寸铁的市民的残酷***景象犹如历历在目。现在那条长长的阶梯就在市中心,从半圆广场通向海边,是敖德萨人平时散步的地方。

现在时间还早,黑海的温暖海流早早地驱散了寒冬。人们在晚饭后急不可耐地来到海边享受‘春’天的气息。敖德萨市政fu已经把海滨大道和石阶‘弄’成了“灯光大道”。虽然没有林俊前世那样的***通明,但已经蔚为壮观。

一列长长地车队驶过大道,两边的人群好奇的注视着这些高级轿车——中间的那辆轿车两侧前挡泥板上各有一面小小的旗帜:右侧那面是苏联红军军旗;左侧那面红旗上有一颗显眼的黄‘色’实体五角星。

一队正列步走过海边的水兵看到车队驶来停住了脚步。伫立向车队敬礼,领队的军士长看到中间那辆轿车里的人似乎向这边回了一礼。

路边的人看到了这一幕,一位妻子问自己的丈夫:“车上是什么人,车队能让水兵同志们停下敬礼?”

“车上坐的是一位元帅。刚才你看到那辆漂亮的大轿车上的两面小旗子了吗?”

“一面是红军红旗,另一面差不多,没注

“那是红军兵种元帅的旗帜,你该多看看报纸。”红军只有兵种元帅以上军衔的***坐车才能悬挂军旗和军衔识别旗。

“元帅同志,会是谁?”妻子的目光顺着车队的方向看过去,“萨沙,车队停在石阶那了,我们去看看。”

显然那位元帅是想参观“‘波’将金石阶”,能够亲眼看到一位元帅同志的机会可不多,两人快步向石阶方向走去。似乎有很多人都注意到车队停了下来,人群缓缓向那边聚集。刚才列队的那队水兵一看这情形,军士长连忙下令跑步去石阶:也许需要他们维持一下次序。

在莫斯科只要有空,林俊就会陪妻子逛逛街,融入到市民的生活中,但这次他显然没考虑到莫斯科和敖德萨的区别:他的车队出现在这里就已经够显眼的。

前后车的卫队成员荷枪实弹下车,拦住了海滨大道的两头,一队人快速跑上石阶。还在车里没下来的林俊一看这架势就不高兴:“兰德斯科奇,让卫队回到车上去,就你们几个就行了,这是在敖德萨!让车队到上头广场去等我,不要打扰市民。”

“是,***。”

兰德斯科奇知道林俊是真不高兴,“这帮小崽子,也不看看是在什么地方,一级戒备?!也不会变通一下!”下车的功夫兰德斯科奇心里骂自己那帮手下,这不是给***和自己丢脸嘛!

岗哨在哥萨克的示意下回到车上。阿廖沙先下了车,林俊下车后拉了拉自己的***,这时附近的市民中有人认出了他。

“安德烈同志!是安德烈元帅!”人群里发出呼喊声。

身后的车队开始驶离,它们要绕道去上面的广场。林俊微笑着走到人群中间,同同志们一一握手。

“元帅同志好、祝您健康“一类的问候不断,林俊在苏联是家喻户晓,是全苏的偶像。人民的领导在人民中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只有***者才害怕和人民接触。

林俊保持着一贯的微笑,同市民们问寒问暖,还把一个小男孩抱起来问了几句,这让小孩的父母自豪无比。

看到一队水兵也在人群里,就示意他们过来。

“水兵们,你们是那只部队的?”

“报告普伦雅科夫元帅,我们是敖德萨海军基地鱼雷艇支队的基地部队,刚完成运送物资的任务,正徒步返回基地。”领队的上士立正报告。

“徒步,可有点远。”林俊以前视察过鱼雷艇基地,那里有二十几艘g…5速鱼雷艇,离这里还有个七八公里。

这下水兵们的表情就有些尴尬了:部队正处于一级戒备状态,自己不坐车返回却“逛街”,‘弄’不好是要倒霉的。

“离规定时间还有两小时,是我决定让同志们徒步回基地。”上士决定实话实说,把责任一个人扛下来。

林俊笑笑:“别误了时间就行。我这里不用同志们保护。你们可以走了,上士同志。”林俊知道这些水兵自动出现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犯不着责备他们。

“是,普伦雅科夫元帅!”水兵们集体敬礼后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