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部分 (第1/4页)

在宴会厅边地沙发上,5个苏联元帅:林俊、伏罗希洛夫、布琼尼、叶戈罗夫和沙‘波’什尼科夫坐了个圈。自己加上一个“摆设”,一个先期返回的“落后分子”,两个“红军大脑”,5人‘交’谈甚欢。

看着气氛不错,林俊做了个小范围内的提议。另外四位点头同意。只不过各人内心的想法就估计有所不同了。

“同志们,我认为作为最高统帅部统帅。斯大林同志也应该授衔。”

对于这个问题,闻讯而来的加里宁同志也十分赞同,六个人围起来密谋!

“苏联元帅。”林俊想来想去,看别人都没其它意见,连个确定什么军衔都不发表,只能自己继续当出头鸟。

有点后悔。

自己是在刚才突然有这个想法的:在主席台上,斯大林还是往常的朴素装扮。在一群星光耀眼的同志中间“毫不起眼”。既然记忆中1943年3月6日,斯大林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那干脆自己来提议,再说苏联最高统帅拥有军衔也是天经地义。

但是战争还没结束,这会就提议设个“苏联大元帅”衔显然不合时宜,那只能蹦出个“苏联元帅”来显然其他人都希望副统帅来“确定”。那位伏罗希洛夫更是不能说:大家地位都很尴尬。

元帅由谁来管?还是元帅吗?

“不能说,让安德烈去当这个出头鸟。”伏罗希洛夫想的很明白:这么多年来,他都是没有正式任命地“红军第一元帅“,在很多文章报纸中都有这样地描述:在红军第一元帅伏罗希洛夫同志的率领下……

要是由“第一元帅”提议授予斯大林“苏联元帅衔”,伏罗希洛夫认为除非是自己脑袋被驴给踢了,不然“打死也不说”!

“今天***已经抵达德黑兰,后天他和青年代表团就会出发前往巴勒斯坦地区。”

听到沙‘波’什尼科夫地话,林俊问:“代表团要在德黑兰呆几天吗?”

“是的,安德烈。两天。”

看到一群重量级人物聚集在一起。亚历山大也聚了过来:“中午和***通过电报,你的参谋在代表团里一切正常,只不过年轻人们是没办法参观德黑兰的‘波’斯风情了。”

“怎么。德黑兰的情况有些糟”

“还不错。伏罗希洛夫同志的规定,在德黑兰我们需要保持严肃地军纪。派驻城区的两个步兵团基本都是高加索地区的少数民族战士组成,适应那里的民族习惯。”亚历山大说,“英国人就已经给自己找了不少麻烦,在德黑兰有他们的军事观察组。”

在非洲和中东呆的时间够长的老爷们在德黑兰不知道怎么了,老同伊朗人发生矛盾。不过这样更让苏联高兴伊朗对英国的敌意越深越好!

“我们也派出军事代表团到南边参观,同英国人在伊朗有协议,你重点提示的那几处海港是重点。情报员们也取得不小地成果,原来的情报网已经加强。现在整个伊朗基本都在我们的监视之下,这部分都由总参情报总局在执行。”

“如果需要,我让下边拿一份详细报告给你送过去。”

“好地,让人明天送到我的办公室就可以。”林俊对沙‘波’什尼科夫说。他对伊朗的局势是需要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那里有俄罗斯几百年来渴求的暖水,那是遥远的海。

宴会刚要开始,一名总参情报总局上校走进宴会厅,在别尔津耳边说了两句。情报总局的负责人又向斯大林汇报,林俊和几名苏联元帅一同听取简短报告。

“刚得到消息。防守马来半岛的英军已全部撤退至新加坡。”

“英国人守不了半年,最多半个月新加坡就会陷落。”这是林俊听到这个消息后的第一个反映:英国人说新加坡能防守半年胡扯、吹牛!

上个月下旬,英军增援部队运抵新加坡,其中包括英军第1师和50架飓风战斗机。由于马来半岛大部分已失守,前者已来不及运往前线;而由于训练和装备问题,后者在与零战地‘交’锋中又一败涂地。

上个月25日,英军司令帕西瓦尔将军已下令向新加坡作最后的撤退。就是今天,英军炸毁了连接新加坡与柔佛州的一千余米长的海峡堤坝,新加坡成了一座真正的岛屿。

昨天。当最后一批士兵跨过海峡堤道向新加坡撤退的时候。帕西瓦尔将军在‘激’励士气的每日命令中发出这样的号召:“我们的任务是守住这座堡垒,直到援军到来。而援军肯定会到来地!”

大英帝国在亚洲的惨样并没有影响克里姆林宫宴会按时进行,只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