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 (第1/4页)

瘟疫的种子慢慢地散播开来,那些流民路过的时候自然也沾染上了,如今都聚集在宜城这个狭小的城镇上。人口密集,感染得速度更快。就像是荒原上的野火一样,一夕之间烧遍了整个宜城。

顾章接到禀报时,已经有两个流民在干活的时候不知不觉死去了。

先时他还以为是累的,后来带着苏若离过去一看,苏若离就觉得不对劲。

这两个死去的人面色紫胀,口鼻渗血,翻开眼皮可见双目充血,绝不是疲劳致死。

何况,这些盖房子的活儿,对于一般的青壮年来说,并不会累成这个样子。

苏若离检查过两具死尸之后,立马起身用汤药净了手,方才对顾章急急道,“这两个人不能入土埋了,必须火葬。另外,你赶紧召集这些流民过来,我要一个一个排查!”

见她神情严肃,不似平日里娴静温和的样子,顾章知道这里头定有内情,忙问,“这两人到底得了什么急症?为何你这般严肃的样子?”

“不好说,等先看过流民再下论断!”苏若离小手对顾章说道,他们跟前有这么多的将士,万一传到他们耳里,怕会引起不必要的惶恐。

顾章点点头,让人找来流民的家人,说明了要火葬。

一听说要把亲人的尸体给烧了,这些流民哪里愿意?

可偏偏又不敢大声张扬这是得了瘟疫才死的,那些流民们哪里愿意?

吵吵嚷嚷地说是顾章属下的人黑心,把人累死了怕惹出官司来,故意要把人烧了,这是要毁尸灭迹云云……

本来他们投奔来这儿,是想有口饭吃的,如今死了人,就把顾章说得十分地可恶,真是让人的心暖和不起来。

若不是苏若离不让顾章声张出去,顾章的亲卫陈牛儿早就一嗓子把真相给吼出去了。

吵嚷了一阵,好说歹说,最好好歹给了十两银子才解决。

事毕,苏若离就让顾章带着来到了流民群里,这些聚集起来的流民有老有少,参差不齐。

为防万一,苏若离让顾章熬好了一大锅的绿豆水,每个人先喝下一大碗,又把口鼻都用白纱捂住,吃了她配制的解毒丸,才敢往流民群里过去。

她带着那两个三元堂的伙计一一地排查做着记录。

上千的流民规规矩矩地站那儿等着她来查看,苏若离也不辞辛劳,一个个地从脸色、眼内、舌苔看去,一边看一边让两个伙计记录下来。

忙活了足足大半天,她已经发现有几十个流民已经有面色涨红、胸闷、咳嗽、气喘的现象了。

这些看上去,还以为是冒了风寒引起的,但是苏若离不敢大意。

瘟疫最初的症状和流感很相似,若是大意了,就有可能导致大规模的爆发,到时候不说这上千的流民了,就是这五万大军也很可能感染上。

那时候,可就救治不了了。

越看到后面。她的面色越是凝重,神情也格外地肃穆。

看得在一边儿等着信儿的顾章也心里跟压了一块大石头似的,看离儿这副样子。此次的病症很是凶险啊?

不然,以离儿的医术,治愈了那么多疑难杂症,从没有在她脸上看到过这么冷肃的神色!

人数太多,要一个个地排查,只要有迹象,就赶紧隔离。

苏若离忙得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直到日影西斜时,才堪堪地把这些流民都甄别了一遍。

她自己则已累得腿脚酸软、头晕眼花了。

回到营帐里,顾章心疼地想扶她躺床上歇一歇。她却顾不得,先忙着去开方子,刷刷一阵写完,递给顾章。

顾章接过方子看时。上面写着几味药:丹皮10g。生石膏30g,桅炭10g,甘草3g,竹叶5g,犀角(水牛角)20g,玄参10g,连翘10g,生地10g。黄芩10g,赤芍10g。桔梗10共研末,温水送服,每日两次。

“这个方子也叫清瘟败毒散,先喝着试试,看看有效不?”苏若离抬眸揉了揉额头,疲惫地说道。

顾章上前替她揉着肩,皱眉道,“库存的药怕是不多了,这些未必凑得齐全!”

苏若离舒服地倚在他的身上,全身放松下来,舒出一口气,方道,“先把随军的医官叫来问问,缺哪些我也好想法子。”

顾章扬声喊道,“来人!”

外头的守卫立即答应一声,站在门口听候吩咐。

“去把孙医官叫来!”顾章大声吩咐着,守卫应了声立即转身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