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这个故事,倒是很符合普通百姓的口味,有玄异色彩。另外,这个故事也很和谐地替玄宗做了辩护,同时还掩盖了当时玄宗和太子的关系紧张这个事实。

天宝时期,玄宗年事已高,说不定哪天就驾崩归天了。接下来,太子登基很可能就是近期的事。这种时候,非常容易出现*集团的潜流。对于玄宗这样的绝对君主,他要的就是绝对君权,他肯定是不愿意看到任何异心存在的。

安禄山早就摸透了玄宗的心理,于是他在玄宗面前做了一次表演:有次玄宗让安禄山见太子。结果安禄山见了之后,并不下拜。左右就问道:“你大胆,为什么不下拜?”禄山回答说:“我是蕃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是何官?”玄宗说:“太子是储君。朕百岁之后,传位于太子。”禄山回答:“我很愚昧,心里只知道有皇帝陛下,不知有太子。”左右一再催促,安禄山才下拜。

安禄山的举动,无疑是大大得罪了太子。但他不惜得罪太子,也要向玄宗表态——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而玄宗的反应如何呢?“玄宗尤嘉其纯诚”。所谓纯诚,就是彻底忠心。

实际上,安禄山这样的政治表态,等于是给自己埋下了祸根——试想如果他不造反,而静静等着太子登基,那他这个“东北王”的好日子也算到头了。即使玄宗时候不反,肃宗上台,他也不得不反。所以,这种“政治站队游戏”,其实正使安禄山造反的危机昭告于天下。

安禄山虽然贼心萌发,但他已经卷入*的漩涡中心,所以不得不先施韬晦之计。其计策有二:一是充分表现他的粗鲁无知,二是努力表达他的忠心耿耿。两下相配,可谓相得益彰。

比如在拜见太子的时候,他就极力表白自己是蕃人,啥都不懂。又有一次,玄宗和贵妃一起坐着,安禄山先拜贵妃。玄宗问这是怎么说的?安禄山回答:“胡人先母而后父。”玄宗很开心。安禄山这招“装天真”玩得挺拿手。

在表忠心方面,他也是屡创新招。他三百多斤,肚子大得差点要垂到地上,有次玄宗指着他肚子开玩笑说:“这胡人肚子都装了啥呢,居然会撑得这么大?”安禄山立刻回答说:“别的啥都没有,都是一肚子的赤胆忠心啊!”玄宗又很开心。

总之,安禄山要努力利用自己的异族胡人身份,假装无知、野蛮、一根筋。这确实是很好地配合了唐朝君臣对胡人的一种想象。

不过这种扮猪吃老虎的伎俩,也遇到了克星,那就是宰相李林甫。安禄山甚至怕到寒冬时候和李林甫讲话,也会满身大汗的程度。所以,天宝六载的时候,安禄山很可能萌发了野心,但恐怕还不敢有所举动。他现在只能做些小动作。真正的大策划,还要等待更好的时机。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八、阴谋是怎么策划成功的(1)

有贼心的人,成千上万,有贼心而又有贼胆的,那就是万里挑一了。玄宗大概是真的没料到,那个看似粗鲁的安禄山,居然是属于既有贼心又有贼胆的那一个。

不过,我们也不能说从一开始,安禄山就有了明确的造反目的。事实上,安禄山最终会起兵造反,自有其十分复杂的原因,并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安禄山绝对不是王忠嗣那样心怀天下的人。他一做上节度使,就充满私心地开始为自己储备各种力量。他就像一只不安的兔子,不停地往窝里拖各种食品,随时准备过冬。

当然,由于安禄山最终还是造反了,所以他这一切私下的行为,都顺理成章地被视为他阴谋叛乱的准备阶段。这个准备无疑是个相当长的过程。

最早一个引人注意的行为是在天宝四年,这年冬天,安禄山上奏说:“臣讨契丹至北平郡,梦先朝名将李靖、李从臣求食。”说自己征讨契丹,到了北平郡的时候,梦见了名将李靖和李,他们向他要东西吃。于是朝廷允许在那里给李靖、李立庙祭祀。

安禄山说是李靖和李求食,其实暗含的意思是,李靖和李很看好自己,愿意托付在安禄山的地盘里面。这一招是很有深意的。因为李靖和李是大唐军神,早就是军中不朽传奇。安禄山通过这种假借托梦的方式,就成功地把将士们对军神的崇拜,部分地转移到自己身上,让自己成为将士们可以信赖的领袖。

这种心理战术,他也一样运用在宗教上,比如后来他又利用禄山这个名字,把自己装扮成“光明之神”,使得那些祆教的信徒都匍匐在他的脚下,甘心受他驱使。

事实上,装神弄鬼的方式,几乎是每个反叛者都会利用的。从吴广开始的塞到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