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尽管李晟非常成功,非常风光,但有趣的是,德宗很快就剥夺了他的大权,将他派往节镇去镇守边疆。很显然,德宗这是变相地贬了他。德宗的心态,是颇可玩味的。

八、将相不和

基本上,德宗后期,李晟在政治上比较失势。除了德宗本人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因素是将相不和——李晟与宰相张延赏发生了深刻的矛盾。说起来,张延赏和李晟还是同年生的,可以互称一声同年兄了,无奈八字不合。

张延赏也是个人物,书香门第,开元名相张嘉贞之子,博涉经史。而且也很有真才实干。就在建中四年(783),全国一片混乱之际,张延赏正做西川节度使。部将趁机造反,将他赶出了成都。他不动声色,杀了个回马枪,将叛乱一举平定,稳定了唐朝的西南一隅。功劳不细。

张延赏确有宰相之才,德宗也颇为欣赏,在贞元元年(785)的时候,准备起用他为宰相。可就在任命下达的时候,被半路杀出的李晟给坚决阻挡了。

李晟对张延赏意见这么大,原因却很小——因为一个营妓。唐代有很多官妓,地方政府、军队都有。军队的官妓称为营妓。大历十四年(779)的时候,李晟率神策军入蜀击退了吐蕃和南诏的进攻,大获全胜。当他凯旋的时候,偷偷带了一个叫高洪的西川营妓(插一句,著名女诗人薛涛,也当过西川官妓)。结果节度使张延赏听说后,大怒,立刻派人将营妓追回。

这事看来是很有八卦内幕的。本来营妓脱籍送人的佳话,也是常见。李晟为什么要不告而取呢?想来是张延赏不愿意,所以甚至不惜和李晟翻脸,也要追回高洪,多半是因为张延赏也很喜欢她。李晟武将出身,内宠也不少,但他自诩家风严谨,想来也不是太随便之人。何以对此事如此难以忘怀呢?自然也可以理解为他对这个高洪旧情难忘吧?

这样说来,两人就是为了一个营妓而争风了。想必这个高洪有过人之处,以至于迷倒了这样两位大人物。可惜史载不明,这虽属臆测,但也合情合理。

事实上,多年之后的李晟,对此事仍然耿耿于怀,甚至不惜力阻张延赏当宰相。要知道,这可是大大得罪人的事情,不啻与人结仇。这份恨意,那可真是不简单。对于此事,古人就颇有批评,认为李晟太不该小题大做了。不过如果考虑到感情因素的话,也不是不可理解的。

德宗为了照顾李晟面子,硬是将任命收回。不过他又特地将韩滉找来,让他来调和两人之间的矛盾,因为韩滉和李晟关系不错。一番说和之后,终于还是任命了张延赏为宰相。

不久之后,在一次宴席上,皇帝亲自做调和工作:拿出一段“瑞锦”,让两人分别系上,表示和解之意。皇帝出马,那是天大的面子。两人似乎已经握手言和。

不过接下来的一幕,却是大出意外。李晟当场表示,为了表示和解的诚意,他愿意和张延赏结为儿女亲家。没想到张延赏断然拒绝。李晟很生气地说:“我是武夫,有什么旧恶,一杯酒之间也就烟消云散了。你们这些所谓知识分子,脾气倒是大得很,冒犯不得呢。虽然表面笑眯眯的,其实心里还是含恨。你不许婚,肯定是因为你心里愤怒未解!”这真是戏剧化的一幕,俨然是新版结局的《将相和》了。

这样,两人矛盾不仅没有化解,反而越发严重。

此后张延赏一直身居宰相,主持大政。而李晟显然遭到了抑制。虽然表面上,李晟仍然不停地得以加官晋爵,宠荣不断,但在重大决策上,基本上都没有参与的权力了。甚至在一些军政大事上,张延赏专门与李晟反其道而行。

最大的问题就出在和吐蕃和谈之上。李晟一直是强硬派,对吐蕃也颇有胜绩。但德宗皇帝一直对吐蕃抱有好感,几次三番打算和谈。贞元三年(787)的时候,张延赏力驳李晟的反对意见,积极促成了和谈。结果就在双方会盟的时候,吐蕃突然翻脸,把唐朝将官们杀的杀,抓的抓,唐军几乎全部覆没。一场“结盟”变成了“劫盟”。

经此事件后,张延赏惭惧交加,不久就去世了。把互相不合的意气之争带到国家大事上,就很不合适了。

从两人交恶的过程来看,李晟发难在先,张延赏报复在后,应该各打五十大板。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九、父子名将(1)

唐前期最著名的将门世家是薛仁贵开创的薛家将,而唐后期最出名的则是李晟开创的李家将。

李晟军事方面算不上非常出色,但地位崇高,有“再造唐室”之誉。不过李晟有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