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牡厍�D谡搅舾�抡�ǖ模�潜�1917年还低的支持率。它的城市工人阶级基础也已大部分消失。大多数献身于社会主义的工人参加了血腥的内战并牺牲了生命,而其他的人则在内战期间或之后迁居到农村,以逃避俄国工厂近乎全体倒闭的厄运。留在工厂里的其他工人,也在新的布尔什维克政府机构里担任了一定的职位。大多数农民虽然乐意摆脱以前的地主的控制,但他们发现自己与以城市为基地的布尔什维克缺乏紧密的联系。

在找不到任何社会基础的情况下,布尔什维克面临着如何统治广大农村,并建立起他们为之献身的社会主义新制度的问题。对这一问题,他们用政党代替社会基础的办法来解决。他们借助纪律严明的、民主集中的政党这个工具,来使国家工业化,从而发展起一批工人阶级,使党名副其实。

俄国共产主义者的专制统治,分化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有的欧洲社会党的大多数领导人,都反对新的苏维埃政权,拒绝和它有任何接触。那些认为布尔什维克对民主的破坏是迫不得已的社会主义者,组成了新的党派,人们往往称之为“共产党”。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分化为批评莫斯科的“社会党”和支持莫斯科的“共产党”两派,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1991年苏联垮台。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0年代的经济政治过渡

俄国从革命到形成一种稳固的新经济制度,花了十多年时间。1918年至1920年内战期间,所谓的“战时共产主义”盛极一时。工业被国家化了,所有的生产和分配都按照战争需要来调控。交通阻塞、兵荒马乱使大城市的供应捉襟见肘,在这种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俄国人发明了一种十分集中化的经济管理制度——尤其在战时条件下是如此。

内战胜利的代价就是经济的崩溃。1921年,布尔什维克在一阵激烈的争论之后,出台了一项突然改变方向的经济政策,即所谓“新经济政策”,该政策一直延续到1928年。外国资本家被邀请到俄罗斯投资,私人经济在贸易、服务甚至工业领域都得到鼓励。在农村,农民可以随意耕作他们新获得的土地,并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

到了1927年和1928年期间,俄国经济大体上从战争和革命的废墟上复苏过来了。此时在共产党领导层内部,关于下一步经济政策该如何走的问题,又爆发了一次激烈的争论。一部分人,开始时以列夫·托洛茨基为首,后来以G。季诺维也夫以及L。加米涅夫为首,提倡加快工业化步伐并促使个体农民走向农业合作。他们担心,自由的农村会成为农业资本家阶级的滋生地,因此有必要通过把农业转化为一种集体形式的做法避免这种危险。与此相反,另一部分以尼古拉·布哈林为首的人则鼓吹,应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渐进推行工业化,同时更为渐进地开展农民合作化的组织工作。

这次争论的解决方式和采取新经济政策时完全不同。1924年列宁逝世之后,约瑟夫·斯大林,这位党的总书记大权在握。在一系列精心策划之后,斯大林通过支持布哈林的渐进发展策略,首先击败了快速工业化的鼓吹者,而后又击败了布哈林及其渐进步骤的鼓吹者。大约在20年代末,斯大林已经拥有足够的个人权力,去发展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大权独揽之后,斯大林开始强令推行一种农业集体化、快速工业化和彻底消除私人经济的新路线。斯大林的权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这种新路线根本就不是共产党的正式决议。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28年,其工业化的目标雄心勃勃,却没有料到即将发生的俄国社会和经济结构的极端变化。一年之后即1929年,新模式开始推行,由斯大林个人决定,发动了一场强行把苏联千千万万的农民集中起来的运动。

20年代末,一种新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也许已成型,也许还在建设,但总之已成为“苏联体制”了。这一制度的经济特征在随后的55年里很少发生变化,直到戈尔巴乔夫时期才告终结。根本的政治制度在这期间也比较稳定,尽管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政治权力几易其手,其运行方式也几经变更。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苏联体制的经济结构

苏联新体制的最重要的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和中央计划经济。在苏联,几乎全部的生产资料都归国家所有。唯一的例外是集体农庄,它们被认为是农村集体成员的公共财产。

调控这一制度的,是一种高度集中、等级森严的计划经济形式。在党中央领导下的苏联政府,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