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资本主义联盟,则是另一件事情。

党—国精英并不是苏联政治舞台上的唯一角色。在他们支持亲资本主义联盟时,他们给了这一联盟争夺政权的能力,但他们不是这一联盟的唯一支持者,也不是第一个。苏联的知识分子是最早地、最活跃地支持这一联盟的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经济学家——在亲资本主义联盟中起到的作用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他们足以构成单独一个团体。大多数苏联经济学家转向亲资本主义的立场,对事情的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经济改革把个体经济合法化了,某些一度在中央计划经济的边缘地带买卖商品、过着各种非法的花天酒地的生活的灰色经济从业者,一公开露面就成了富有的商人。他们自然是亲资本主义联盟的拥护者。那些有合法出身,但不是出身精英阶层的新业主——科学家、技术员、医生、牙医,甚至包括少数工人和农民——同样希望扩大自己私人商业活动的领域。整个新的私人业主团体,不管他们的背景如何,都给亲资本主义联盟提供了资金渠道。

因而,亲资本主义联盟是从四个主要团体中获得支持的——知识分子、经济学家、没有精英背景的私人业主、党—国精英。事实证明,尽管知识分子的主张、经济学家的设计、私人业主的金钱,通通对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强盛作出了贡献,但只有党—国精英们的制度立场才是最关键的。

第8章

权力斗争

我们已经看到,公开性、经济改革和政治民主化,出人意料地在苏联引起了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兴起。公开性把那些正在走向激进化的知识分子推向了掌管苏联大众媒体的位置。经济改革在1988—1989年间开始引发严重的错位,此时请来出谋划策的主流苏联经济学家推荐的却是市场化和经济私有化,他们认为这是摆脱危机的唯一途径。经济改革同时使非国有商业企业合法化了,结果出现了一个富裕的个体业主阶级。苏联体制的大部分党—国精英,也开始放弃其社会主义信念,转向了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由此出现了一场反对派运动,亲资本主义联盟得到了知识分子、经济学家、个体业主以及越来越多的党—国精英的一致拥护。

苏联体制的政治民主化把权力从共产党手中转交给了新兴的国家机构,这些机构的领导人是通过民主选举选拔出来的。这为反对派公开参与权力竞争创造了机遇。然而,亲资本主义联盟并不是轻轻松松就掌握了权力的。在它于1989—1991年间形成、其领导人鲍里斯·叶利钦初露锋芒时,它还必须参与复杂的###,谋求其目标的实现。为了掌权,它不但要打败戈尔巴乔夫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革派,还必须打败企图回到改革前的苏联体制的保守派鼓吹者。本章将历数这场###的最重要的方面,表明亲资本主义联盟是如何击败其对手并最终走上权力顶峰的。

要描述这场###的所有细节,恐怕写一本书都不够。在此,我们只能考察在我们看来对最后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最核心的四个方面:第一个是叶利钦于1990—1991年间在苏联俄罗斯共和国的崛起。第二个是1989—1991年间的矿工罢工浪潮,它大大增强了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实力。第三个是在最后几年席卷苏联的民族主义飓风,叶利钦及其盟友由此获得了不少的优势。最后,我们将考察1991年8月的未遂政变,此次政变的失败迅速把权力从戈尔巴乔夫和苏联政府那里转到15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手中。1991年底,苏联解体,在它的废墟上出现了15个新的国家(它们都是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现在所从事的,就是建立资本主义体制。在追溯这些之后,事情就会变得非常清楚:苏联体制迅速的、相对来说和平的终结,以及与此相应的苏联国家的解体,都能通过亲资本主义联盟在政权斗争中获胜的过程中得到解释。

叶利钦在俄罗斯政坛的崛起(1)

在多年担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之后,1985年4月,鲍里斯·叶利钦被调往莫斯科,领导中央建设部的工作。几个月后,他被任命为首都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6年,他成了政治局候补委员。

叶利钦在戈尔巴乔夫眼里失宠是从1987年10月一次中央委员会会议上开始的,他递交了一份措辞严厉的报告,谴责改革的步伐太过缓慢。不久,他就被赶出了莫斯科市委的领导岗位和苏共政治局。在1988年举行的第十九次党员代表大会上,叶利钦在电视镜头面前发表了一份不太体面的声明,要求苏共领导层为他恢复名誉,结果遭到拒绝。虽然未能再次进入最高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