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需要,需要。”苏月赶紧拉他入伙烧制木炭的行家她怎能放过?现在缺的就是人手。

几个人商量之后首先奔赴村子后面那座只用过数次的窑洞,看是否需要修整。

这个窑洞是前几年生产队响应政策建造的,建成之初曾烧过几窑土砖。只因为小石村小石多用不上土砖,这个土窑用过几次便闲置了。

陈风白和苏月带着大家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前前后后仔细排察了一遍,确认窑洞确实可用才郑重其事地点头。

窑洞没有问题,紧接着要做的就是收集柴禾了。为了省时省事,大家决定直接出钱购买。

反正柴禾便宜所需费用不多。

而且说不定事后钱还会被还回来呢。

大家很快就凑齐了钱。

然后,苏远方拿着钱找他村里的朋友们帮忙买柴和散播消息。

买柴烧制木炭的消息很快传开。

原以为烧制木炭之事会遭到大家的质疑,谁知消息传开,立刻得到了村里乡亲特别是年轻人的热烈拥护。

收了钱的和没收钱的人都很踊跃往窑洞边运木柴。

气氛十分热闹十分美好,陈小清几乎看醉了,一双凤眼亮得宛若黑夜中的熠熠星辰。

苏月更是因此看出:他们兄妹果然是身手不凡的练家子。

土窑边的柴禾越积越多,原本只支出了一窑的柴禾钱,最后竟收到三窑的柴禾。

这实在是让人……喜不自胜:三窑就三窑吧,反正明晚才下雪。

有了乡亲们的热情相助,傍晚时分第一窑木材终于炭化完毕了。

因为赶时间,大家决定将炭化好的木材趁热扒出用沙土熄火,也好立刻开始第二窑。

村民们刚开始看热闹的多,后来听说烧出来的木炭会分配到户,都过来帮忙。

人多力量大,第一窑木炭完美成功后,第二窑也迅速进入炭化阶段。

夜已深沉,这一窑陈风白建议自然冷却,大家先回去好好休息明天再来。

不过出窑的木炭是易燃物,必须有人守夜。

苏青山原定自己和苏东明守夜,苏远方和陈风白哪肯让他们两个长辈辛苦?

正争执不下,村里的年轻人开始起哄、踊跃报名。

得,这下守夜变狂欢了。

最后的情况是,来帮忙的所有年轻人几乎都留下来了,女孩子也不例外。

而且不断有人继续加入进来,队伍愈加壮大。

今晚无月无风,大家齐心协力将木炭和柴禾拣放到安全的地方,找了宽阔处燃起一堆篝火,围火而坐。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笑风声,好不热闹。

漫漫长夜眼看着凝成一瞬。

让苏月有些意外的是,一直喜静不喜闹、特立独行的唐振国和钱长生也来了。

钱长生是苏远方最好的朋友,他一出现,立刻被热情似火的苏远方拉到了陈风白的身边,很郑重地介绍两人认识。

苏远方性子欢脱、没心没肺,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并不是个多事的人,他特意给钱长生和陈风白做介绍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们俩都是他真心喜欢的朋友。

钱长生和陈风白应该知道这一点,两个都不怎么爱说话的少年相视一笑,凭空有了一见如故的感觉。

至于唐振国,虽然他在村里呆的时间少与大家交集不多,传言为人阴损,但因为唐中旺的原因,他一来,和他打招呼的人也不少。

一时间也算其乐融融。

唐振国此刻心情不错。

白天家里盘炕他给苏东明打的下手,他有意却不露痕迹的讨好成功地赢得了苏东明的好感。

苏东明对他的态度由刚开始的防备与冷漠疏离,逐渐变成了亲切与耐心。

这说明他的第一步已经成功了。

晚饭后唐振国听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土窑边陪苏远方守夜,心想苏月多半会在,急急的赶了过来。

苏月果然是在的。

唐振国一眼就看见了她。她是如此美丽、如此与众不同,让他舍不得将目光从她身上移开。

他很庆幸现在是夜晚,可以借着夜色毫不掩饰的欣赏她。

唐振国刻意坐到人群深处暗影隐逸的地方,目光灼灼、目不转睛地看着谈笑自若、举止从容的苏月。

他以为此行人不知、鬼不觉,万万没想到他狼一样的眼神正好被相携而来的刘雪娇和苏梅看了个正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