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从无带兵打过仗,新手一个。不过毛泽东毕竟聪明过人,路是靠人走出来的,问题来了,不是回避,只能迎战。 整顿部队是当务之急,毛泽东着手对部队实行整顿和改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把已经不足一千人的部队,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由陈浩担任,实际上取消了余洒度对军队的指挥权;下辖一、三两个营,还有特务连、卫生队、军官队、辎重队各一个,共有七百多支枪;改编时,毛泽东宣布愿留则留,愿走的发给路费,将来愿意回来还欢迎。第二,在部队内部实行*制度,官兵平等,待遇一样,规定官长不准打骂士兵,士兵有开会说话自由,官长要受他的监督。第三,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各级部队分别建立党的组织:班排设小组,支部建立在连队上,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由同级党组织的书记担任。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这三项措施开始改变了旧式军队的习气和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是一个需要有极大魄力才能实行的了不起的改革,也是确立党指挥枪的原则。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郁郁苍苍,层层叠叠,望不到头。山涧流水潺潺,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只有几条狭窄弯曲的小路通往山里。走进山中,往上攀登,群山起伏,白云翻腾,犹如进入云中的海洋。 毛泽东带领着三湾改编后的队伍来到了这美丽的地方,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征程。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这里确实是一块理想的落脚点。不过这里已经有了两支绿林式的农民武装,这两个“山大王”就是袁文才和王佐,各有一百五六十人,六十支枪。 毛泽东要在井冈山落脚,得不到袁文才和王佐的允许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袁文才虽是共产党员,但不了解多少革命道理,仍然是绿林好汉式劫富济贫而已。要么火并他们,要么另找山头,都不是理想的办法。 怎样说服和争取这两支农民武装?毛泽东选定先从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袁文才入手,再通过他去做王佐的工作。 做工作首先要摸清对方的底细。毛泽东从袁文才的代表陈慕平了解到,他们最看重枪,人可以少一个,枪却不能少一支。抓住了袁文才的脉搏,对症下药。 毛泽东从绿林重义气、多猜疑的特点出发,带了一百条枪和几个随员,前去同袁文才谈判,一谈就妥,损失了一百条枪,换回了两支队伍和六百块银元,得到了立足之地。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军队的任务就是打仗。提出军队的任务不仅是打仗,而且要做群众工作,这是毛泽东军队学说的巨大贡献,影响十分深远。军队既要打仗,又要做群众工作,铁的纪律是不可或缺的。毛泽东密切注视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认真分析总结,提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和著名的游击战法,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十六字诀。 毛泽东明白要创建和巩固革命根据地,光靠带好兵大好仗,远远不够,必须进行土地革命。 工人*,致使工人与资产阶级决裂;农民分田,致使农民与地主阶级决裂。工人农民决裂之后何去何从?跟着共产党走,否则就没有出路。 在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有毛泽东的诗为证: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根据地的政权能够稳固,与毛泽东的取信于民的思想分不开的。红军行军打仗,指战员的吃饭却成了问题。鉴于这种特殊情况,毛泽东采取灵活办法,批准各部队可以动用群众家里的粮、油、菜,同时,留下借条,出布告,说明日后偿还。说到做到,打完仗后,他命令军需处按借条向老百姓赔还现洋,只能多给,不许少付。当地老百姓说:红军与国民党军队根本不一样,借条兑现,说话算话。 *(朱德、毛泽东)红军的会师,是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是以具有很强战斗力的北伐劲旅叶挺独立团为基础形成的,有两千多人,近千支枪,训练严格,装备齐整,作战有经验。他们的到来,创立了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红四军在*的率领下,转战赣南、闽西,队伍越来越壮大。革命根据地的面积不断扩大,积蓄了强大的革命力量,并以此为依托波浪式地向前发展。至此,中国共产党在部分农村建立政权的基础具备了。在江西瑞金,他们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中国红色政权的星星之火,正式开始燎原。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党三府

第十一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