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城就要求加入*,他的部队政工人员中,即有*党员16人。1928年10月,杨虎城在日本东京期间,*中央决定批准杨虎城的入党要求,指示东京市委办理,但由于杨虎城很快回国,未能办理相关手续,算一个准共产党员。虽然如此,挟持蒋介石,当时在延安的*,确实一无所知,没有参与事变的策划,事态的发展也无所准备。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恩来施恩

第十七章恩来施恩 双十二事变传到延安*中央总部,*要员们都感到震惊,当晚紧急召开了政治局常务会议,会议议题就只有一个:*中央对西安事变的态度。 会场上各人观点各异,情绪也各不相同。有激动的,有兴奋的,也有担忧的。但有一个人很冷静,他戴着高度近视眼镜,文质彬彬,一派学者风度,慢条斯理地说:“政治形势很紧张,不断发生全国性的政治问题,在抗日问题上表现最大的问题就是民族妥协派(指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主流派)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总要发生一种突变。因而,张学良这次行动是开始揭破民族妥协派的行动,向着全国性的抗日方向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不采取与南京对立方针,不组织与南京对立方式(实际是政权形式)。而要尽量争取分化、孤立妥协派,尽量争取南京政府正统,联系非蒋系队伍。在军事上采取防御,政治上采取进攻。” *中央努力的方向,就是“把局部的抗日统一战线,转到全国性的抗日统一战线。”他同时预测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好的时机,“党要合法地登上政治舞台”。 说话的人就是张闻天,他的预测因西安事变的事态发展得到了证实。*中央采纳了他的方针,并决定派周恩来持中央的方针全权处置。 周恩来带着民族兴亡的重任来到了西安。他马上去见了蒋介石。蒋介石这时身体仍很虚弱,背上的伤口还在疼痛,在心理上,他也为自己的痛苦遭遇感到苦恼。一看到周恩来到面前,蒋介石的脸色霎时苍白,他脑海里闪现出自己曾经悬赏八万买这位宾客人头的一幕。 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在1927年他发动上海政变时,从上海行刑队的枪口下逃脱的人,如今却被延安派到西安来救他的命。 周恩来很有风度,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少帅张学良,两人都称呼蒋介石为“委员长”。经过一阵很冷淡的沉默,周恩来阐明了共产党的观点。第一次谈判没有结果,以后的谈判日复一日地进行。 周恩来的口才,是世人公认了的。其先在延安,仍是皑皑白雪,清凉山下桥儿沟的天主教堂里炭火熊熊。 一会儿,只见五位身穿黑布制服的红军领导人,风尘仆仆地向天主教堂走来。时值傍晚,依稀可见走在前面的一位领导人,仪表堂堂,目光炯炯,脸上留着黑胡须,显得格外威武英俊。 开门见山。周恩来问张学良:“你看中国的前途如何?”张学良坦率地说:“中国的前途有两条,一是走国民党的路。我过去总以为法西斯*可以救中国,因此曾提出拥蒋的口号,现在看来,不对了。如果中国内战不停,什么时候才能把日寇赶出中国呢!”周恩来告诉他:“你要真想抗日的话,就一定要实行*,走人民群众的路线。搞*、搞法西斯,不要*,也不要人民大众,看不到人民群众抗日的深厚力量,就不可能树立真正的抗日信心。只有实行*,才能调动起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力量,取得抗日的最后胜利。” 张学良连连的点头,他注视着这位虚怀若谷,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确实了不起的共产党人,无须再多言了。临走时,他毅然拿出二万元送给他,返回西安后,又拿出二十万法币转送给中国共产党。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阻力相当大。当时,东北军和西北军中的一些高、中级军官想不通。他们认为,放了蒋介石,就如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为了消除这些人的顾虑,周恩来苦口婆心地向他们分析当前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并指出逼蒋抗日的可能性。他说,全国人民一致抗日的怒潮不断高涨,就是在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也会逐渐形成,这就有了迫蒋介石接受抗日的可能。周恩来还以卓越的见解,说明了争取蒋介石抗日的必要性,说蒋在南京方面还很有影响,若杀了蒋,在南京的何应钦、汪精卫就会公开投降日本。争取了蒋介石,有利于抗日。在现在的形势下,蒋介石不抗日就无路可走,我们应该争取蒋介石接受抗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坚决反对新的内战,而事变发展的另一面,就是杀了蒋介石,引起新的内战,这会使中国走上更坏的道路。周恩来高瞻远瞩,他的话,使得这些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