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ǘ�飞衔臼且桓龊苡幸懔Φ娜耍�≈抑笆亍K�谏轿骱秃颖北辈堪寺肪�推渌�慷幽抢锎袅巳�鲈隆T诖似诩洌���位鞫右黄鹱吡艘磺в⒗铮�钊氲泻螅�叩骄嗬氡逼街挥�150英里的地方。他的所见所闻,使他作为一个军人和一个普通人,深受启发和感动。 他第一次看到武装起来的群众。他回到汉口,有许多感想,带回许多事实和图片。他不能把自己的见闻秘而不宣。他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那里的人民在被“征服”以后起来进行反击。他认为,极其重要的是,所有从事报道和宣传中国抗战的人都应当了解他的发现。因为那里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如东方冉冉升起的朝阳,给大地的光明的希望。 卡尔逊是三个月以前去山西的,因为他听说那里的打法不同于正规的打法,他很想亲自去见识见识。同时,他还想去调查研究一下从事这种战争的经济、社会条件。日本人在占领区的控制是否受到了中国人的有效的挑战,通过这个过程,人民群众有多大程度上觉醒了,他想求得这些问题的答案。 卡尔逊在蒋委员长的批准下,动身去华北了。他必须通过八路军活动的地区,受到该军领导的欢迎。他说:“我发现八路军的将军们都是忠于中央政府的。统一战线运转得很好,八路军、山西军和中央军充分合作,这使我感到意外。” 朱德对卡尔逊说,敌后中国政权有效地发挥着作用。这位上尉立即要求去看看。他被允许前往,但首先得签署一个文件,声明如果他发生什么意外,八路军概不负责。 卡尔逊一路来;日本人说控制了以北平为中心的周围700英里以内的所有领土,但是,在卡尔逊眼里,距离北平150英里以外的地方,仍然属于中国人的领土。他穿过了日本人控制的同蒲、正太两条铁路线。亲眼看到,同蒲、正太、平汉、平绥四条铁路线以外的所有地盘也都在中国人的手里。除此之外,游击队还控制了平汉路以东河北省中部的17个县。在五台山,他看到了学校、医院、工厂和无线电台,有关政治的政策性问题都通过电台向汉口请示。 所到之处,人们都各干各的事。身体健康的人都军训,然后分别到正规军、游击队或人民自卫团工作。每个县都有动员委员会,由县长领导。正规军和游击队都穿制服,他们经常袭击敌人。不穿制服的人民自卫团在城镇巡逻,检查过往行人的证件。在田间耕作的农民也会突然盘查过往的陌生人,查看他们的证件。侦探和汉奸无法进入这个地区的。 在河北,卡尔逊看到了群众和游击队是如何共同打击敌人的。一队日本人朝镇上走来。游击队截住他们,打了起来,群众赶快把所有的食品都搬走。等敌人进镇子,已经空空如也,什么吃的也搞不到。在这个时候,游击队又包围了镇子。 日本人不得不饿着肚子打回平山基地去,结果遭到了许多损失。这件事说明,当军民携手合作时,会产生什么后果。华北的游击战不仅仅是偶尔对日本驻军进行袭击,而且还从根据地对日本人发动又计划的进攻。根据地已拥有42个县,500万人口。卡尔逊有幸参加了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大会,政府所在地是五台山。这个政府是按照统一战线的原则建立的,其成员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八路军和其他军队的将领。其任务是“以军事力量打击敌人,并在经济上、政治上同他们进行竞争。生产粮食的土地大大增加了,而为日本人工业服务的棉花的种植则受到严格的限制。实现了一项以实现这个地区自给自足为目标的全面经济计划。 普遍实行了减租减息减税。政府是按*原则组建的。人民之所以起来打日本人,不仅因为不愿做亡国奴,而且是因为他们现在的生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好。他们不仅是保卫战争以前拥有的东西,而且是保卫他们在抗战过程中得到的东西。即使日本当局答应让他们过上以前的生活,这也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了。在边区政府的领导下,他们的日子比过去好得多了。这就是“政治上、经济上竞赛”的含义,这也是军事抵抗的最根本的基础,一支人民的军队建立了。这支军队是卡尔逊前所未见的,他起初对之感到惊异,后来佩服得五体投地,最后赞不绝口。 纪律是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同时也由于共同认识到并接受抗战和每个军事行动的宗旨而感到又义务这么做。官兵之间没有什么鸿沟。他们不叫“军官和士兵”,而叫“干部和战士”。战士之所以打仗,是因为他们接受了充分的思想教育,知道是保卫大家的共同幸福。官兵之间充满信任。每次战役之前都举行会议,详细解释和讨论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和性质。每个人承担的任务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