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第一章 枪声起(1)

1.

1949年,9月之初,值南国炎夏,天气闷热。

杜荣林必须决断。打,还是等?打一仗风险很大,弄不好不可收拾。等下去也不是办法,他没有多少时间了。这是清晨,太阳还没升起,山岭上已经热辣辣火炉子一般。汗水从杜荣林的额头一层层渗出来,顺着眉梢流进眼角,眼睛里又涩又酸。他把手枪丢在地上,抬手用右手背把汗珠抹去。

于立春伏在一旁,从大石头的另一侧张望山下。他气喘吁吁,跟杜荣林一样满头满脸水汪汪,全是汗。他们俩率连队刚刚攀上这座山岭,急行军,赶路,想在太阳升起之前越过下边的山谷,但是迟了一步。

于立春说:“看来不行。他们没那么快。”

山坡下,一条土黄色线条在山谷里蜿蜒,那是一条简易公路,路旁有一条小溪,溪流的亮光在山谷里闪烁。简易公路弯曲窄小有如一条鸡肠,其狭窄处看上去就是一指之宽,车辆通过时似乎只能侧身而行。在清晨柔和的光线下,四辆美式军用大卡车有如四块软木塞子,把小小鸡肠充塞得水泄不通。穿着土黄色军装戴着钢盔背着武器的士兵围着卡车,在山谷里跑来跑去,弄出些响动,有几缕炊烟从卡车边升腾而起。忙碌于行军早餐的这些士兵们此刻浑然不知,山坡上藏着一百多个黑洞洞的枪口,从茂密的马尾松、相思树混杂林和满坡乱石、荆棘丛间伸出来,在对准他们。这是一个其貌不扬,在军用地图上找不到标记的山谷,很久以后杜荣林才知道本地人管它叫“龙潭”,居然还有一个大名。

杜荣林问于立春:“咱们赶他一下怎么样?”

于立春摇头:“如果赶不走呢?要是跟咱们粘上呢?”

杜荣林抬头看看东边,太阳正从东边山岭跳跃而出,火焰般阳光灼进了他的眼睛。

他在那一刻下了决心。杜荣林在这种事情上胆子特别大,不太在乎危险,就像这一仗。杜荣林看得出敌军比自己人多,一枪打去,他们很可能像被踩了尾巴的蛇一样回头给你一口。比较稳当的办法就是继续隐蔽,直到山下那些人吃完他们的早餐,剔着牙拥上他们的卡车,一窝跟着一窝离开这个山谷。不管如何折腾,他们总归会离开。但是不能不考虑其他意外,后边会不会还有敌军的大队人马?如果他们源源不断而来,这条路便难以通过。按照命令,杜荣林分队必须在清晨穿越这条简易公路,向南穿插,于傍晚前占领六十里外的一个渡口,他不能让部队无所事事躲藏在这面山坡上等待,让时间一点一点消失以致贻误战机。

“打吧。”他说,“冒点险。”

于立春点头,指着右侧一个小山头说,他带一个排运动到那边埋伏,防一手。杜荣林说好主意,要快。

于立春与二排长带着战士悄悄后撤,从山头另一边迅速赶往右侧山包。刚走,二排长赵波忽然折回来,在杜荣林身边卧倒。他说指导员让他留下来,跟着连长。

“于立春就是心细。”杜荣林摇头,“其实也用不着。”

他还是留下赵波。二排长枪法准,反应快,有他跟着不吃亏。

战斗准备悄无声息地做好,杜荣林举起手枪,开打。

宁静的山谷响彻枪声。

按照最好的设想,战斗打响之后,敌军应当一边组织火力还击,一边收缩人员,迅速登上他们的卡车逃逸。这四卡车对手尽管人多,眼下也就是四窝惊弓之鸟,折断一支树枝,这些鸟应当会扑腾腾飞得满天都是,片刻间不见踪迹。却不料这伙人不太像话,他们不替杜荣林着想,也没替自己着想,枪声响时他们一愣,缩缩身子,随之便反扑过来。只一瞬间,在卡车旁奔走的军人全都伏在路沟边,密密麻麻伸出了一片钢盔和枪口,一挺机枪“咯咯咯”猛烈吼叫,子弹风一样窜上山坡,然后步枪和冲锋枪声响成一片,乒乒乓乓到处火光。这支敌军训练有素,战斗力不弱,火力反击之后,他们居然一排排跃出路沟,借树木、石头为掩护匍匐前进,黑压压朝山坡上冲。

杜荣林面临设想中最不利的局面,敌人粘上来了。他稍稍有点意外,却不由感到兴奋。他发布命令,要他的人停止射击,让敌人上,他感到自己的手心在阵阵发痒。

他喜欢这么打,尽管危险。他断定敌军指挥官犯了个小小的错误,该指挥官的情报人员不可能知道究竟,按照他们最大胆的估计,杜荣林及他所隶属的部队此刻应当还在三百里外,他们不可能出现在这片山坡上。对方指挥官一定认为此刻在山坡上射击的是些零星武装,他们管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