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病N馐缌嵋丫�泄�淮沃型矩舱鄣幕橐觯��幌氲阶约旱绷耸�旯迅荆��逗⒆涌嗫嘀С牛��镣蚩嘀沼诘壤匆桓鏊坪蹩梢酝懈吨丈�穆藿���壑�溆殖膳萦啊D训浪�嫦裨偈乐罡鹈撬档奶焐�桓笨朔蛳啵�荒芨�飧鍪澜缰圃煲桓鲇忠桓鏊拦恚��暮⒆幼⒍ǘ家��ジ盖祝课馐缌嵝幕乙饫洌��皇侨�龊⒆邮翟诟钌岵幌拢��婊嵊靡桓��右涣税倭恕�

……

末了他们把他放了,罗进定居于台中,隔年与吴淑玲正式完婚。此刻罗进已满五旬,他的继子庄文炳二十六岁,他和吴淑玲生的一对双胞胎刚好十岁,吴淑玲给先几分钟出生的男孩取名罗天成,是小哥哥,小妹妹叫罗天丽,一对金童玉女,长得非常像,模样可人。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作为遗腹子渡过了童年时光,忽有父亲自天而降,俩孩子第一次拉着罗进怯生生叫“爸爸”时,罗进眼泪一下子掉了出来。

罗进依附吴淑玲,住进台中小巷。那时家中有他、吴淑玲和小儿女四人,大儿子庄文炳早在读完中学后去了台北,在一个朋友开的公司里做事,只在过年过节时回家看看。这个孩子个头高大,从小贪玩,不爱读书,却有梁山泊聚义堂之风,身边围着一帮铁杆朋友。庄文炳对母亲很孝顺,对继父罗进也能接受,因为罗进当年做“叔叔”时就特别会跟他玩。小儿女罗天成罗天丽对罗进的回归当然最为高兴,因为这使他们在同学面前抬起头来,不再需要躲避“没爹生的”那类中伤。这个家庭因为罗进的归来,忽然显露出生机。

……

2.

罗进在千辛万苦操持他的药材行之际,时时竖起一只耳朵,隔着一片海涛声响,捕捉着海峡对岸的音信。

罗进在报纸上看到了大陆“文革”代表人物“四人帮”被捕的消息。1976年秋天,全世界的报纸无不将这一消息作为头条登载。在台湾民间,很少有谁像罗进一样感觉到这条消息的爆炸性意味,因为这里很少有谁像罗进一样曾身陷大陆“文革”之中,亲身领教过那番热闹。那些天,罗进每晚回到家中,都要打开一架半导体收音机,用一只耳塞机听大陆方面的电台广播,从播音员播放的新闻后边感受事件的进展。罗进的这种勾当是违禁行为,在台湾当局所谓的“动员勘乱”时期,收听共产党电台的广播有“通匪”之嫌,被发现将受严惩。当局建立了一些大功率干扰台,对大陆电台的主要频道进行干扰。罗进不管这个,此刻他最热衷的事情竟是“通匪”,他不顾可能一不小心惹祸上身,只管偷听大陆电台广播。

罗进感觉到海峡那边正在发生巨变。有一个“改革开放”的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广播里,大陆沿海各主要城市被辟为沿海开放城市,广东、福建两个省实施“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两省有四市成为“经济特区”,其中有一个就是与金门近在咫尺的厦门,当年罗进藏在金门坑道里当情报耗子时,曾经望穿秋水无数次地在望远镜里观察过它。1979年元旦,罗进从广播里听到一份《告台湾###》,知道对岸正式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和平统一祖国的主张。同一天,大陆军方宣布停止自1958年开始的炮击国民党军占领岛屿的行动。

……

有天晚间,罗进在一个应酬酒席上跟一位叫黄国勇的鱼货店老板坐在一起,他们曾有过一面之交。那天酒席上,黄老板把罗进拉到一边说话,神神道道弄得彼此交谈有点像两个探子在交换机密情报。其实黄老板只谈生意,他说他有一些中药黄芪,问罗进要不要。罗进问他货色如何,黄老板说,隔天他会让一个朋友把样品送去。

第二天有人把一包样品送到罗进铺子来。罗进一看,发现这个卖鱼的黄国勇老板竟然拥有上乘的正宗货色,价格还比外边便宜不少。罗进暗暗吃惊。

“叫你们老板别卖鱼了。”他对来客说,“开药材铺得了。”

第十章 隔岸听涛(2)

来人说:“我们哪有您罗老板的根基啊。”

罗进收下了黄国勇的那批货。他悄悄打听黄老板的来历,得知这个人是土生土长的台中人。所谓土生土长当然也就相对而言,台湾除了为数不多的山地原住民外,绝大多数人的家世渊源都在海峡对岸,特别在闽南一带,只是祖上来台时间或迟或早,有的在台繁衍十几二十代,有的也就三四代人。罗进自己亦属其列,他的祖上从广东潮州渡海来台,相传有百余年时间,只不过罗进童年时又随父回迁潮州,不像黄国勇一直生活于台岛。这位黄老板祖籍福建东山,就是罗进曾随军打上去,再匆忙撤走的那座福建最南部的岛屿。由于航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