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翰慷邮录��淼玫保�湃倭痔厣系嚎赐�屎颍�⒂杩谕繁硌铩�

杜荣林跟女儿讲起这件事,用手比着海面说:“死的有,活的有,半死不活的也有。这些年海峡上游来游去什么样的人都有,打鱼的,做生意的,当兵的,弄不好还有一些个老特务瞒天过海,偷偷来去。”

“两边军队现在已经不互相射击了吧?”杜山问。

“也有些个别事件。”杜荣林说。

杜山跟父亲谈起学校的事,提到学校里一个姓方的老师。这位方老师其貌不扬,长着一张长脸,脸形上宽下窄,学生们在背地里不叫他老师,管他叫“马面”。这位马面先生也是本校的毕业生,因为脑子管用,书读得好,毕业后留校任教。有一回下课时这老师要杜山留下来,吭吃吭吃半天,忽然对她说:“我有两张电影票。”

“你说我怎么办,爸爸?”杜山问。

杜荣林问杜山这位方老师有多大了?杜山说比她大两岁。

“你那里就没有。。。。”杜荣林皱起眉头道,“没有那种面相跟马区别大点的?”

杜山噗哧笑出声来,说:“爸爸,我挺悲哀的是不是?”

杜荣林也笑,说:“杜山,你看得中就行,有什么悲哀的。”

“其实人家长得也还可以。”杜山说,“要是爸爸想看看,暑假我把他带回来。”

杜荣林笑道:“这还用说嘛。”

……

这年寒假杜山没在家多呆,春节过完,初三就上路回校,说是要赶一个课题实验。离家前,她为父亲和弟弟煲了一锅排骨海带汤,让他们能好好吃上一顿。在收拾洗晒好的衣物时,莫名其妙她泪流满面。

她对父亲说,她很想自己哪都没去,没去上海,没去读什么大学,始始终终就呆在家里,跟爸爸在一起,那样的话也许更好一些。她提起往事,说当年父亲重病住院时,她觉得自己不能离开,大学的报到日期已经赶不上了,决定放弃。父亲瘫在病床上,拍着床板要她走,她不听,陈石港跟她谈,用一个问题把她逼走了。陈石港问她:“你是想给你爸爸收尸,还是想看他再站起来?”陈石港说,如果她不听话,一定要守在父亲身边,杜荣林会病上加病,肯定活不了多久。相反,如果她掉头离去,杜荣林满心充满希望,他就肯定会再站起来。

“爸爸,”她哭道,“怎么会这么矛盾呢?”

杜荣林哈哈大笑,他说陈石港就这样,夸大其辞。不过他说的是真话。杜荣林确实对杜山充满希望,他知道这个女儿肯定大有出息。当年杜山才那么一丁点大,被意外一叉扎进医院当小伤员。他去看她,跟杜山讲自己额头上的伤疤,说那是日本鬼子的军刀劈出来的。杜山用手指头摸过来,摸过去,小指头软不拉塌,那一刻他决定把她抱回家。后来他总是为此庆幸,因为自己有了这么个好女儿。

“可是爸爸,有很多事啊,很难受的。爸爸。”杜山擦着眼睛说。

她没说遇上了什么事情,是什么让她如此难受。杜荣林也没有追问。他只是说,杜山一直都是挺坚强的,这么多年来她已经有过很多见识,哪怕山那么重的事情也没把她压垮过。她一定还会是这样的。

女儿把眼泪抹掉,点点头就上路了。

第十二章 越海逐潮(1)

1.

后来罗进开玩笑说,天大地大不如###恩情大。罗进在大陆领教过“文化革命”,当时大陆歌曲里有这么一句歌词,叫“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罗进耳熟能详,套用在此,听起来是一种戏谑,但他这条命还真是人家解放军给救的。

那天,在船上苏醒过来,一看身边军人,他还以为自己又叫解放军捕获了。后来发现自己还在渔轮上,渔轮还在海浪上摇晃,他明白了两件事,一是自己这回差点完蛋,二是这回救他的是解放军。除了让他逃过枪弹和警总的审判,他们还控制了他的心脏病发作。他们给他打的一针,留下急救药品,让他得以活着跨越海峡。

他不禁感叹。当年共产党曾高抬贵手让他得以离开大陆回台与家人团聚,今天可谓二施援手再救一命。时空流转,人世沧桑,爱与恨,恩和怨,谁又说得清楚?

罗进坚持返航台湾,不去大陆就医,不惜冒猝死于船上之险,最主要是怕事情闹大。偷渡海峡这类活动只能不事声张,如果让解放军巡逻艇如此亲切地从海上拉回大陆,进大陆医院就医,肯定闹得沸沸扬扬,惊动各方就会有大麻烦,两边都有。台湾当局会把他关进监牢,大陆这边也有个肯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