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临危受命

1944年3月的一天,中国的“陪都”重庆。

蒋介石一大早就来到了办公室,站到一张大比例的军用地图前,仔细端详着中国的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的云南省西部。他的目光在怒江两岸的保山、腾冲一带久久地流连,思绪像怒江的江水一样奔腾不已。

与盟军在东南亚、太平洋以及整个欧洲大举反攻的形势相比,中国战场的战局却丝毫不容乐观。日军于1944年春季发动的大规模攻势仍然没有停止,到处是刺眼的太阳旗和浓浓的战火硝烟,中国的国土仍在继续沦丧,人民大众仍然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同盟国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他急需以一场大胜来提升国军和国民的士气,也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塑造他自己的高大形象。因此,他打算采取避实就虚的战法,集中兵力,在腾冲地区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彻底消灭固守在云南边境的日军,以便与缅甸北部的抗日战场连成一片。而要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就必须选派一名能征善战且在军界享有很高威望的将领来挂帅。选来选去,目前唯一赋闲在家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只有卫立煌一人。

想起卫立煌,蒋介石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因为这个卫立煌对于蒋介石来说,形同一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让他伤透了脑筋。卫立煌,安徽合肥人,字俊如,又名辉姗。出身贫寒之家,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从孙中山卫队的一名贴身卫士,经过半生戎马征战,凭着赫赫战功,一步步升到二级陆军上将,成为国民党的“五虎上将”之一,的确应该算是一个“奇迹”。但是,又因为他身上既无“黄袍”(黄埔军校毕业),头上又无“绿帽”(中央陆军大学毕业),不属于蒋介石的嫡系,只是一个杂牌军的将领,因此处处遭到中央军的排挤,与何应钦与陈诚矛盾很深,于是便和共产党秘密往来,并从延安要来一名机要秘书留在身边。1937年忻口会战,他和共产党精诚合作,被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誉为“民族英雄”,令蒋介石大为光火。后来借故让他在家里坐了两年的“冷板凳”。现在,手中实在找不出第二个人来代替他,只好重新起用,但蒋介石又不想让他过于得意,于是决定任命他为中国远征军的代总司令。这一个“代”字很有学问,既起到了警示作用,让他明白如果干得不好,随时可能被免职;又有激励作用,如果干得好,随时可能去掉这个“代”字,可谓“一举两得”。

蒋介石正为自己的这一着“妙棋”得意,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响亮的“报告”声。他知道,一定是卫立煌到了,只好收回思绪,低沉而威严地应了声“进来。”

门开了,卫立煌一身戎装,走了进来。

蒋介石缓缓地转过身,在见到卫立煌的一瞬间,迅速将一脸的严肃换作一丝微笑,故作亲切地招呼道:“俊如,你来了,快过来。”

卫立煌跨前几步,脚跟一碰,向蒋介石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应声答道:“立煌奉命赶到,请委座训示。”

蒋介石上前与卫立煌握了下手,径直把他拉到军用地图前,用手指点着“腾冲”的图标说:“俊如,你看,这里是高黎贡山,集中了日军第56师团主力3万多人。它的左侧是松山、龙陵,只有日军的一个守备队,大约1000多人。因此,我打算派一个军佯攻松山、龙陵,而让20集团军主攻腾冲,由11集团军担任增援,务必消灭日军56师团主力,迅速打开局面。”

卫立煌朗声应道:“请委座放心,卑职一定全力以赴,尽快拿下腾冲,以不负委座栽培。”

蒋介石轻拍了一下卫立煌的左肩,说:“好了,我已签署了命令,委任你为中国远征军代总司令,你去准备一下,即刻走马上任。”

卫立煌脚跟一碰,打了个敬礼,答道:“是!”然后,一个向后转,走出了蒋介石的办公室。 。。

上任伊始

卫立煌接到委任状以后,立即乘坐军用飞机,由重庆飞到了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所在地——楚雄。早已在机场迎接他的是远征军下属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和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这两人同是黄埔一期毕业生,都是蒋介石的嫡系,但性格却截然不同。宋希濂虽春风得意,威风凛凛,但却为人随和,时常冒出几句幽默的言辞。而霍揆彰却总是板着个脸,目光中隐隐露出一股杀气。与他们两人同时到机场迎接卫立煌的还有配合中国远征军作战的美军野战司令部的多恩准将。

卫立煌一下飞机,宋希濂就抢先一步迎上前去,向卫立煌行了个军礼,热情地说道:“总司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