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部分 (第1/4页)

和尚挑眉说道:“这不是断,是送。”

十三郎回应道:“能断当然能送,大师师从山君门下,非人非妖无法横渡苦海,只好与红尘中寻求解脱之道;晚辈赠一丝红尘业火供您感悟,不知能否当得一赞。”

山君?山君!

又闻山君名号,群修失色内心惶惶,一时竟忘记了身在何处,齐齐发出低吼。

“他是山君门下!”

“山君门下,灵妙法尊?”

“他是第几子?”

群情扰扰,苦面佛关注的只有一条,厌恶说道:“红尘孽障,腌瓒之物,本王且去之!”

言罢,和尚左手轻轻一抹,又将右手尾指掰断。围观之人的脸上再度变色,此刻才明白八指先生恶毒心肠,竟以业火融合在拳力中,送入和尚的身体。

业火这种东西,多数人只闻其名不见其形,想看也看不着。容易理解的是和尚肯定是和尚,入红尘求的是解脱而非融入,对业火当然避之不及。

换言之,纯以战斗的角度,八指先生策略上佳,恰好攻其必救。

问题是他哪里来的业火,为何修炼这种任何修家都要躲避的功法,又是如何炼成、并将其掌控?

疑问没得解释,十三郎那边得意讥讽道:“大师想做八指和尚,晚辈不好意思和您抢;可惜还不够,真想把它清理干净,您得断去一只手。”

这是事实,和尚此刻也已察觉,埋在体内令自己法力不畅的那股力量看似被逼到一指,真断去的时候依旧不能根除,仿佛不死之身一样生生不息。按照他的估计、十三郎的判断,的确需要断手才能将其清除干净,不然就只能等今后徐徐以图,花费大量时间炼化。

和尚沉默片刻,抬起目光说道:“还不够。”

十三郎抹去唇边鲜血,认真说道:“我会继续努力。”

和尚缓缓摇头,捻指如兰花向前轻点,神情悲悯,目光充满怜惜与不舍。

“小先生就要死了,还是歇歇吧。”

第752章佛法无边,花海有岸。

传闻佛子受佛祖之托渡化世人,捻指成花铺就一条光明路,每颗花叶均有可荡涤心秽的纯净佛意,沐浴即可登达彼岸。

苦面和尚达不到佛子那样的境界,但也捻出一条花路,路面同样由无数鲜花铺就,五色绚丽香气扑鼻,远比只有神光的路面更缤纷。

路面自手出,自脚下起,如清波似微风向前推送;所过处青石成粉墨色全消,只余一片温热灰沙。死寂而干净的灰,细碎而紧凑的沙,仿佛被什么力量剔除掉杂质,只余下应该留下的那一面。

路面上方,浓郁香气聚空不散,凝化出一张张生有面孔的嘴。

嘴巴是面孔的一部分,那些嘴不是。给人的感觉它们才是主体,其余五官甚至面孔都只是其附庸,需遵照其指令,为其使命服务。

嘴巴的使命是诵念,于是无数张嘴巴不停开合,诵念出无数篇经文、词赋、童谣甚至诗歌。于此同时,那些因嘴巴而生的面孔上浮现出种种表情,激动并且振奋、虔诚或者痛苦;诵念声随之似呐喊、如咆哮,还有悲泣与祈求,呜咽声声不止。听上去,人世间一切可由嘴巴诵念的文字尽含在这条花路之上,无一不带有规劝怜惜,闻之必生不忍。

不忍便可上路,上路才有方向,此即为佛意。世间修佛者无算,经文无尽,释义更有万千种;但若推究到底,佛家最终奥义仅两字便可概括:指引。

指出那条路,供信徒行走。

指引晦涩彼岸难求,苦面和尚做的比较彻底直接,不忍见迷茫之人寻路之苦,干脆将它用鲜花画出来,只需踩上去便可。

花路蔓延,看似不快实则瞬息便至脚下,八指先生如见蛇蝎,身形如利电般闪烁消失,转眼已在百米外。

花路在脚下。

苦面僧渡世过千年,一缕佛心所知,看何处便至何方,永无尽头消止。此时他的目光随八指先生而动,看到便指到,指到便达到,千万声诵念如云聚海,牢牢锁住那一缕气机。

八指先生感受到那股牵引之力,目光片刻迷茫,随后陡然一声低喝,身形暴起。

飓风推动,火云升空,丝丝电弧在脚下跳跃,如弹起一颗豆子,将他于刹那间抛至半空。

花路仍在脚下。

苦面僧人脚步徐徐,延着花路漂移向前,目光于沿途扫过一张张不停开合的嘴,望着那一张张虔诚的脸,神情越发怜悯。

天地不仁,世间有太多苦,身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