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说实话,大朝会上,蔡道竟然敢当面直接指斥宋神宗为昏君。

当时,石得一对于这个娃娃恨得是咬牙切齿,恨不得生死活剥这个小东西。可谁又能想到,官家非但不生气,没有降罪于他,反而给予了非常丰厚的赏赐。只是不知道那个娃娃究竟是怎么想得,居然没有接受赏赐。

真是没有想到,当初自己也就是逗闷子的一句话,居然能有今天这么好的效果。如果那个娃娃真成了延安郡王赵佣的伴读,自己将来就还有翻身的机会。现在,只能希望他能够回心转意,接受官家的赏赐了。

……

午膳之后,宋神宗处理了一会儿奏折,就准备按照蔡道的思路,将五路伐夏和乌台诗案这两个案子重新处理一下。不过,作为皇帝,宋神宗当然不会完全按照蔡道这个小娃娃说得去更改。刚刚研了墨准备书写圣旨,就听见外面当值的小黄门进来通报说,太史局令带着太史局所有八品以上的官员在殿门外求见。

此时的太史局就是明清时期的钦天监,北宋初年也叫这个名字,不过元丰改制的时候,刚刚把原来的名字全部统一为太史局。这个部门权利不是很大,官职也很低,可这个部门官员的责任说大不大,说小却一点都不小。但凡日食、月食之类的天文和历法都归太史局管理。太史局令既然带着其部门的官员齐至,肯定有大事发生。

宋神宗连忙让那个小黄门招呼一众官员进入文德殿。

太史局众人一进入文德殿中,就全都跪在地上,异口同声说道:“陛下,大事不好矣。太白经天,白虹贯日,祸事将将至矣!”

“什么?”宋神宗听完以后,有些不相信,连忙从榻上站起身,连龙靴都顾不上穿,就这么光着脚从龙榻上一直跑到了大殿门外。

果然,可这又是为什么?

xbqgxs

第018章 前路艰

果然,可这又是为什么?

想当初,从熙宁六年到七年的那场旱灾,郑侠拿着他自己画得流民图进献给他的时候,如果不是之后几天天降大雨,他也不会将一直坚持变法的王安石罢相。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现在,变法是停止了,王安石也远在江宁,可是,由宋神宗亲自主持的元丰改制才刚刚进行了大半,却出现了这样的天象。

难道说,朕真得做错了吗?

想到此处,宋神宗一阵气闷,胸中感到血液翻腾,好像是有血向咽喉处涌来,接着是头一阵阵发晕,身子感到一阵无力,险些一头栽倒在地。他也是强忍着口中的一口气才没有把血吐出来。

好在,他身旁一直站着忠心耿耿的石得一。石得一在一旁一直就盯着,一只手上还拎着一双龙靴,一看到宋神宗脸色有变,站立不稳,立刻上前扶了一把,这才避免了皇帝发生意外。

“陛下,您赶紧回去躺下,千万要保重龙体啊!”扶住了宋神宗之后,石得一轻声说道。

在石得一的搀扶下,宋神宗有气无力地回到了御塌上。

这是,那个太史局令是个小老头,此时的他三魂少了一魄,六神无主地问道:“陛下,臣……臣等惶恐,实……实是不知接下来该当如何?”

话一说出口,他手下的那些官员各个脸色大变,这老不死的难道糊涂了不成,他们可是太史局的人啊!这种事,不主动进谏,官家连问都没问,就一推二六五,他难道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说了些什么?

其实,那个太史令才是真正的官场老油条。这个时候,此情此景,不管说什么都是错!真还不如给官家留一个昏聩无能的印象,此事事关重大,非比寻常。真是万一说错了话,可没有人会出头救他,这次真有可能会死人的。

听完此话,看着下面一众战战兢兢的太史局官员和太监们,宋神宗胸中又是一阵气闷,此刻的他心中感慨万千,“你这个老不死的都不知道怎么办?难道朕就知道了?你可是朕亲自任命的太史局令啊!”

难道,朕真的是昏君不成?

要不然,手下这些大臣,不是吕惠卿那样的奸佞之辈,就是眼前这样的酒囊饭袋?此时此刻,想必朝中的那些文官们,特别是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想必已经闹翻了天。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又会把矛头指向哪里呢?

“报!启禀陛下!”又是刚才的那个小黄门,怯生生地禀报道:“御史林国辅求见陛下!”

林国辅的求见只是开了个头,紧接着,整个御史台上至御史中丞,下至普通的御史,三院的御史全部聚集起来求见宋神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