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 (第1/4页)

这已经实属不易了。

所以,蔡道在信中,也就是只说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让他嘱托曾肇,让其在朝中尽量少说话,少进谏,因为,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要教育好赵煦,太皇太后高滔滔又能活多久呢?而那个卷轴,就是蔡道让曾肇转交给赵煦的一幅画。

第二件事就是告诉他,曾布虽然被司马光招进了汴梁城,可是,他这个弟弟在朝堂之上并不能呆很长的时间,所以,让他劝曾布早作打算。王安石如今身体非常的不好,不如就由曾布接替蔡卞出知延安府,也好让蔡卞这个便宜的父亲,借着王安石病重这个理由,躲过接下来保守派掀起的政治风暴。

第三件事就是蔡道叮嘱曾巩一定要保重身体,希望二人将来再有相见之日。

曾巩拿起那副画轴,展开来一看,与其说是一幅画,还不如说是一副字。

这幅卷轴上,除了卷轴上方的写了一句‘每逢大事需静气’,满篇写着密密麻麻的‘静’字。

‘静’,看着这幅字画,曾巩陷入了沉思之中。

谁都看得出来,如今太皇太后效仿刘峨垂帘听政,心高气傲地赵煦根本就是个傀儡罢了。他如今除了生气之外,还能够干什么呢?

不然的话,司马光那个可以说是大逆不道的‘以母改子’的策略,如何能够通得过呢?

也只有这个‘静’字,道出了赵煦如今的处境,以及他今后的作为。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镇之以静。

本来,曾巩都已经准备收拾东西走人了。可就是因为蔡道给他的这两样东西,硬生生把他在汴梁城里拖了整整两个时辰。

蔡道他们是一大早就离开的汴梁城,结果,当天下午,刚刚过了午饭的那个点,曾巩忙完之后,一刻也没有耽误,一家人,身后还带着八百多个孩子,和蔡老儒一家一起匆匆忙忙地离开了汴梁城。

蔡氏学堂先后共招了八千名男女孩童的学员,离京时,曾巩却只带走了一成的孩子。这不怪曾巩,蔡道安排的人,即便是把所有的孩子都带去江宁,那里也是蔡道外公家的大本营,不但路上没有问题,就是到了江宁后,安置起来也完全没有问题。

可是,这些学员毕竟只是孩子,其中一半还是女孩子,他们自己根本就做不了主。除了那些眼光看得比较远的家长以外,大多数孩子的家人还是舍不得这些孩子去那么远的地方的。

xbqgxs

第263 出大事了!1

可是,这些学员毕竟只是孩子,其中一半还是女孩子,他们自己根本就做不了主。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除了那些眼光看得比较远的家长以外,大多数孩子的家人还是舍不得这些孩子去那么远的地方的。

华夏人自古以来,都非常眷恋故土,如非必要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远行。

何况,这些孩子在学堂里已经学下了不少的本事,如果不是年纪太小的话,都能当一个家中的顶梁柱了。

所以,跟着曾巩一起离开游学的孩子,大多数并不是家中长子,而且,也没有一个女孩子跟着。

蔡道离开的时候,很多势力的人都不放心这孩子,都觉得他不一定真得就这么甘心放弃汴梁城中的一切,肯定会想办法回京的。所以,蔡道的身后一直都有人跟着。

而曾巩所属的大部队,等出了汴梁城城,跟着的人就全都撤了。

如今,他们都在猜测,曾巩临行前,到底和自己的两个异母弟谈了些什么。

蔡道安安心心地走了,他们一行人很少,又是轻车简行,所以,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感到了黄河南岸的一处码头,就在当天,乘船渡过了黄河。

不过,那里可还不是河东路的地界,蔡道他们还要翻山越岭一定时间,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中条山雪花山。

一夜无话。

第二天,整个汴梁城里就出了大事。

先是户部衙门、开封府衙门、蔡京的府邸和曾布的府邸大门口被人贴上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曾子宣,翻书比翻脸慢点,略输文采,

下联是:蔡元长,翻脸比翻书还快,没有良知。

横批让人拍案叫绝:俱是墙头草。

更绝的,还是这副对联上的字,凡是见过曾布和蔡京手书的人一眼就能认出,这真真切切都是二人自己亲手所写的字。

巨大的对联,鲜红的大字特别辣人的眼睛。

这四处地方,日夜都有人把手,可偏偏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