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 (第1/4页)

可是,他们的兄弟呢?特别是那些在家中不得势的庶弟,

还有他们的那些已经出生、还未出生的子孙呢?

他们当中并不都是傻子,自然在家中看到过自己的亲弟弟和庶弟们,在看自己时羡慕嫉妒恨的眼神,那种取而代之的炙热眼神,有的人是蛮不在乎,可有的人却在心里面怕了。

是真的怕了。

在任何朝代,为了承袭家中的爵位,骨肉相残的惨剧发生的不是一桩两桩,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特别是武官家中的事情,文官是乐见其成的,却并没有兴趣将之记录在史书当中,所以,这样的事情在后世的宋史当中记录的并不多。可是,这种事,在汉唐的史书当中却有不少。

在做的诸位当中,也不乏家中的庶子或者不受待见的嫡子,这是,因为他们家族的长辈并没有像曹家和潘家那样,提前了解一些详情,自然也就重视和蔡道的这次谈判,可为了给曹家和潘家一个面子,这才派了这些人前来赴宴。

而正是这些人在听了蔡道的话之后,心中十分的愤懑和难受。

“蔡道长,洒家承认你说得是大实话,可是,我等除了混吃等死,又有什么办法呢?陛下即便真得出兵征讨倭国,难道,还能让我等领兵吗?”这时,终于有人主动站出来怼蔡道了,这次站起来说话的却是一个书生打扮的公子,他身上的衣服倒是挺华丽的,可站在众人当中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为什么不能呢?”蔡道淡然的反问了一句,却有没有给对方任何的档案,却问道:“很好,真得很好,能问出这么一番话,说明公子你的心中还是有一股子不甘心就此自甘堕落的勇气的。不知这位公子高兴大名呢?”主动问对方的姓名,这还是蔡道上楼之后的第一次。

要知道,那个屡屡说中重点的曹家公子,蔡道都没有兴趣知道他的名字。原因,很简单,那位‘曹公子’无论是打扮,还是说话的声音,都装得挺像回事的。可蔡道第一次看到对方之后,一看就看出对方是个西贝货,他只是不想沾惹上麻烦罢了。

“在下杨宗文。”那位文生公子应声答道。

蔡道不确定地问道:“哦!同州观察使杨公是公子的先祖父,还是先君呢?”

“是先祖父!”杨宗文有些羞赧地回答道。

他羞赧,是觉得自己给他的祖父丢脸了。同州观察使说得就是杨文广,自从杨家将的第三代名将病故之后,整个杨家就是倒了顶梁柱。虽然没有树倒猢狲散,可杨文广的同辈兄弟,以及第四代继承人全都没有了先祖血战沙场的本事。倒是有人企图走从文这条路,来复兴这个杨家。

可正像蔡道所说的那样,除非你是苏轼、苏辙兄弟,才华出众到那些文人压都压不住,这才有可能有出头之日。即便降低一个档次,如同秦观和晏几道那样,宋词做得出类拔萃也行。可是,就是徽宗朝周邦彦那样的词人在大宋都不多见,何况杨家这样的武将世家呢?

遗传这个东西有时候真得很可怕!在这一点上,不信命都不行。

而这个杨宗文和他的父亲杨怀文就是如此,父子二人一门心思的投身到科举大业之中,可惜他们的天赋本身就有限,又碰到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党争,数次变更科举考试的内容,让这些原本天赋极差、底子又薄的考生无所适从。(父子二人的名字,纯属瞎编,很多野史当中记录着杨文广有四个儿子,可却没有记录其名字)

王安石刚刚颁布了《三经新义》,众人还没有熟悉,后面,司马光就有重新把他翻了过来。

杨宗文的父亲杨怀文天赋更差,蹉跎了一生,再加上身体不好,地位不高,科举考试还要花费不菲的钱财,所以,就成了整个杨家最不受待见的人。他的儿子自然也受到了牵连。

所以,别看杨宗文今年已经二十出头,可其身体瘦弱的程度,就连蔡卞跟他站在一起,也要比他强壮一些。要知道,蔡卞可是先天不足,今年的年纪也才刚刚十五岁而已。

“这位仁兄,你没有什么好羞愧的。李太白曾有诗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我们无论是学文、学武,只要用对了地方,也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远的有诸葛亮、杜预、陈庆之,他们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可他们都不是领兵出征的大将吗?特别是陈庆之,他的身体也许还不如你呢,可还不是率领几千人马杀得鲜卑人百战百胜吗?近的,有替先帝开拓河湟的王韶。何况,学文并不一定要亲自上战场,汉时的张良、陈平不就是你这样学文之人的好榜样吗?”说了一通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