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 (第1/4页)

刘一山苦涩地摇摇头,他不光没过去问候一下,甚至都没再看刘奕一眼。在这一刻,他终于体会到成天沉浸在谎言里,戴着假面具做戏是件多么痛苦与累人的事。在这一刻,他心中隐隐的已有了一种彻悟。。。

&师。。。”陈晨会长慌张地喊了一声。

刘一山头也不回的朝外走去,佝偻的背影显得是那么的悲凉与萧索,他毕竟已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陈晨会长回头狠狠地瞪了刘奕一眼,也跟着跑了出去。。。

……

此时亨利演奏的乐曲已到了尾声,琴声渐渐的轻了下来,再也没有了原先循环往复,犹若连绵不绝汹涌海浪一般强烈的情绪波动,乐曲整体的意境显得柔美、抒情了起来,令人澎湃起伏的心境随之变得安静与恬和。。。这就是《致爱丽斯》这支伟大名曲真正的主题,极其舒畅惬意的平和。虽然听众直到最后才明白到这个主题的意境,却更加的印象深刻。经历过暴风雨一般的洗礼,才能最大程度的享受到来之不易的安定与平静嘛。

钢琴音调越趋越轻,直至渺然无声。许多人的脸上仍如痴如醉,深深沉浸在由乐曲带来的美妙遐想之中。亨利长时间静静地坐在钢琴旁,脸上古井无波,整个人就像是石化了一般。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的身子微微一动,随即就站了起来。。。

亨利就像是在变戏法一般,突然间又回复了原先的飞扬跋扈,脸上挂起了一丝轻蔑的冷笑,随随便便抓起一个话筒,

&么样,台上的各位‘农民’们,感受到德国钢琴家的伟大之处了吗?好吧,感受不到也没关系,这种音乐本来就是给有涵养、有素质的绅士、淑女们听的,而你们。。。用中国话说,‘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根本都还没到这种文化层次。。。”

许多观众这才如梦初醒,整个场地顿时响起了一阵巨大的“嗡嗡”声。大家有感于亨利对乐曲非同寻常近乎完美的演绎,本来还在纠结该不该鼓掌呢,此时方才意识到所为何来。再听得亨利的言语如此狂妄恶毒,更是群情激昂。

&老师,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混账德国人。。。”看台上也不知道是谁喊了这么一嗓子,顿时“刘老师,刘老师”的吼声四起,强大的声浪透过“六棵松”体育馆半封闭的穹顶直冲斗霄。

大家现在也总算是明白了,对上德国钢琴家,哪怕只是像亨利这般毫无名气的,在国内也唯有刘一山出马才能保得几分胜算。如果让其他人上场的话,那纯粹就是去丢人现眼、自取其辱的了。

你们现在就算想让其他人上场也是不可能的了。刘一山白发飞扬,伴着热烈的欢呼声大步上场,此时他心头充斥着一种强烈的情绪,一种久违了的,令他热血沸腾的激情。。。

刘一山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脸上神采飞扬,与亨利的目光在空中一接触,也不理会,只是冷哼了一声。向着主席台、观众席微微鞠躬致意,这才在钢琴前坐了下来。。。

刘一山明白对手的强大,所以准备演奏的是自己最熟悉、最拿手的保留曲目《牧童短笛》。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一招鲜,吃遍天”嘛,他就是凭籍着这支驰名世界的中国优秀钢琴曲功成名就的,几十年来这支乐曲都已成了他的代名词。

以刘一山的层次当然已用不着琴谱了,他非常了解每一个音符在钢琴每一个器件中传递、发声的原理与途径。右手轻轻一抚琴键,珠走玉盘。。。整个场地立刻就安静了下来,每一个观众都能听到自己怦怦的心跳声。。。

刘一山挺直腰杆,曲弓双腕,整个起手势中规中矩。一段清新、流畅的琴声在他的十指下轻轻流淌而出。。。

刘一山在中国算是个名人,主席台上的评委对他非常熟悉。只是才听了他乐曲的一个开头,就有人在暗暗摇头叹息了。。。

渺无新意!这就是评委们此时唯一的感受。要说好的作品听一遍是惊艳,听几遍是享受,可几十年来你反反复复地炒冷饭,你不烦我们还觉得腻味呢。

……

没有主角在场写作都没激情了;大家不爽更是在情理之中,也实在是没办法,因为这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好在新的高氵朝即将到来了,求支持!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失利

&童短笛》是中国伟大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在1934年所作的钢琴独奏曲。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sè,从而向听众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仿佛使人们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