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由于30年代法国经济的长期衰退和政局的动荡,使法国外交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追随英国实行绥靖政策。由于德国威胁越来越大,法国为了自身安全的考虑,与1932年11月,与苏联签订了《法苏互不侵犯条约》。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的国防也受到了影响,唯一可以一提的是他们倾尽全国之力建立的马奇诺防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兴登堡防线使要塞式的防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使得德军仅用了12个师的兵力就守住了整个西线,而且给联军造成了重大伤亡,延缓了行军失败之日的来临。正是由于这一防线的出色战绩,使各国军事家们重新认识到了要塞防御工事的重要性。

一战后,法国人率先将这一战争中的成果运用于本国的战场建设,他们认为,在未来战争中,以要塞组成的防线仍将发挥作用。在法国军事家的头脑中仍充满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幻影:几百万军队驻守在绵延不断的坚固防线上,要塞变成来犯之敌的绞肉机。这种防御至上的军事观念几乎成为法国军人的圣典,他们甚至没动过主动进攻的念头。

正是由于有这种军事思想在法国军界占绝对统治地位,因此产生了世界著名的马奇诺防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最大的军事投资就是马奇诺防线。这条防线是以安德烈-马奇诺的名字命名的,他身材高大,精力充沛,亲身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腿部受重伤而退伍。他在战后出任陆军部长期间提议:为防范德国入侵,在从瑞士到卢森堡的法德边界修筑一条永久性的防御屏障。

毫无疑问,马奇诺防线处于非常关键的地方。从历史上看,1814年神圣同盟在征服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时,就是从这里通过的;1871年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再一次从这里径直扑向巴黎。这里是能向法国心脏的捷径,任何人都不会怀疑马奇诺防线的重要性。

马奇诺防线始建于1929年,于1933年基本建成。1934年彻底完工。整个防线由保障地带和主要防御地带组成,全长约390公里,纵深达30多公里,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构筑。

为了修筑这条防线,法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许多国防工业都停滞或拖延,甚至连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也被迫中止。防线建成后,法国军队的大部分主力部署在该地区,希望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能够遏制纳粹德国的侵略野心。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第四节

1929年经济危机的暴发地美国,在整个20年代末30年代初,有1500万以上的人挣扎在饥饿线上,他们到处找工作,可是他们得到的只是失望和绝望。然而,面临绝境的已经不再限于穷人,中产阶级也进入了贫困的深渊。

那时的流民们,一想到生病就不寒而栗。“生病也要有钱才生得起。看牙医我看不起,所以牙齿一颗颗烂掉了。”

姑娘们第一次加入流民队伍常常女扮男装。为了活命,她们只得向同路人出卖肉体。然而一场交易通常代价只有一角钱。为了这一角钱,他们不但有怀孕的危险,而且最后还可能染上性病。

南方各州还有另外的危险。那时不分白人黑人,一起挤上公共车。黑人跟白人性交是犯罪的。所以白种妇女被怀疑做了“黑市买卖”,常常就推说这是强奸。这样一来,她那个顾客就得被打死。

1928年,总统竞选时,有个记者曾经为胡佛想出这么个竞选口号:“每家锅里有一只鸡,每家车库里有两辆车。”可是现在这位记者本人就穷得淌血,得靠贷款来养活他那两个孩子。

在纽约百货公司开个电梯也要有学士学位,而且对他们当中好些人来说,这已是最好的差使了。

因为觉得人穷丢脸,所以大家总是遮遮掩掩,不让邻居知道,而且常常也能瞒的过去。对门人家的底细,谁也说不清。那位衣冠楚楚、每天早上按时出门的青年律师,说不定一转身就要换一套破衣服,在另一个市向路人行乞;他也可能象千百万人那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找不到工作,只有彻夜同绝望交战的份儿。

某人一连几个星期不露面,街坊上只听说他“有事出门”了。这样的“出门”人当然是找工作去了。有人通宵守到职业介绍所门口,第二天好占个排头;曼哈顿某职业介绍所招聘30人,竟然有8000人来应征。华盛顿州有人到树林里放火,为的是想人家雇他当救火员(此事在第72届美国国会的劳工问题小组委员会的证词纪录在案)。中美贸易公司,登广告招募8000名熟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