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步。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他心里已经对于这次项目的成功与否有了几分把握。

工作很快地分配到他手下的各个大将手中,他们每一个人各自负责一个模块的设计和编程,杰克要求他们必须拿出结果,不能因为任何借口而耽误项目的进度。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杰克还经常去上一个项目组去诚心请教里面的几位经验丰富的高手,对于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都虚心的接受。正是由于他的努力和正确的领导,这个大家都不看好的项目,竟然起死回生,得到了客户的满意验收。由于这个项目的圆满完成,又为该公司赢得了很多项目合作的机会。上级对杰克的项目报告十分满意,当报告上交的时候,项目也顺利地通过了验收。

行为的最终价值是实现结果,没有结果的行为是毫无意义的。即便是完成任务了又怎样?在处处讲求实际、讲求成果的今天,无论你的过程如何精彩,如果没有结果,都是徒劳。

一家人力资源部主管正在对应聘者进行面试。除了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之外,还有一道在很多应聘者看来似乎是小孩子都能回答的问题。不过正是这个问题将很多人拒之于公司的大门之外。题目是这样的:

很多天没有下雨了,山上的树需要浇水。你的能力可以让你轻松自如地担一担水上山,而且你还会有时间回家睡一觉。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会挑一担水上山,然后把剩下的时间花在别的工作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章 做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贡献了多少(2)

只有一个小伙子回答他会再担一担水。他的理由是,既然我可以轻松自如地担一担水,那么应该有能力担第二担水。虽然担两担水会很辛苦,但让树苗多喝一些水,它们就会长得很好。这是我能做到的,既然能做到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呢?”

最后,这个小伙子被留了下来。而其他的人,没有通过这次面试。

其余的人都没有想到,只有一担水根本不够,这会让树苗很缺水。那么,当树苗旱死的时候,你挑的这一担水没有任何价值。并不是只有努力就会有结果的。完成了任务也并不是就有了结果。

对企业来说,生存靠的正是结果。那些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知名企业,正是结果满足了需求,进一步促进结果,这样的良性循环才使企业越来越强大。做事情的时候,如果你能真的站在自己企业的角度去考虑,就不会仅仅满足于自己完成任务。你会对自己的任务负责,更会自觉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把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当作自己应尽的责任。

记住,你不是想要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是一定要成功地创造结果。

让工作的结果超出报酬

有一本流行一时的书讲了这样一个道理:不功利的人往往会更为顺利地获利。

原因很简单:功利的人常常在追逐功利的过程中丧失原有的目标。而不盯着“利”字的人因为排除了功利的干扰,反而能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尤其是,这种品格常常会化为脱俗的人格魅力,极容易受到上司赏识。

有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姑娘到城市打工,由于没有什么特殊技能,于是选择了餐馆服务员这个职业。在常人看来,这是一个并不需要什么技能的职业,只要招待好客人就可以了,许多人已经从事这个职业多年了,但很少有人会认真投入这个工作,因为这看起来实在没有什么需要投入的。

这个小姑娘恰恰相反,她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并且彻底将自己投入到工作之中。一段时间以后,她不但能熟悉常来的客人,而且掌握了他们的口味,只要客人光顾,她总是千方百计地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不但赢得顾客的交口称赞,也为饭店增加了收益——她总是能够使顾客多点一至两道菜,并且在别的服务员只照顾一桌客人的时候,她却能够独自招待几桌的客人。

就在老板逐渐认识到其才能,并准备提拔她做店内主管的时候,她却婉言谢绝了这个任命。原来,一位投资餐饮业的顾客看中了她的才干,准备投资与她合作,资金完全由对方投入,她负责管理和员工培训,并且郑重承诺:她将获得新店25%的股份。

现在,这个小姑娘已经成为一家大型餐饮企业的老板。

在工作与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凭什么要我做这做那,一个月才给我这么一点儿钱。”“这不是我的事,让张三去做吧。”“差不多就行了,是公司的事,又不是我自己的事情。”

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