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 (第1/4页)

“陈处,我是这样分析,首先荀书记来锦峰时间不长,也不会有有什么太亲近的属下,另外就是何云珍副书记还是很有纪委干部风骨地,她的档案我也仔细看过,一路走上来全凭实干,而且一直就是纪检口上干部,原则性相当的强。另两位和在这点上和她不能比,我想荀书记推荐她也是出于这一点考虑,这是其一;其二我认为部里应该摆正姿态,对地方上党委和政府地某些分岐要采取一种明确的支持态度,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而不是隐晦的让他收敛让他们自已解决,因为这样只会助长一些不良习气,党委对干部人事的权力掌握应该也是要大一些的。这是党委的工作重心。政府相对来说是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上面下大功夫,而不是要插手纪委口上的人事任命。必竟纪委口上的人事安排不直接涉及经济工作,不存在什么用人疑问,如果推荐的是搞经济工作地干部,那么党委可以重视政府的意见,这在方面他们是有发言权的,但最终人事权还是应该掌握在党委这边,党政党政,先党后政嘛,即便在用人问题上党委这边有些什么差次,谁该承担的责任也跑不了,我觉得政府不应该争……”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让我们部里明确的支持锦峰党委,而把政府争权的这股习气校正,这样的话以后工作也会便于开展,不然的话即便这个事不争执了,恐怕其它方面还免不了要争,是啊,这对地方上地工作开展是不利的,这就是班子问题,其实双方应该在保证不影响发展的前提下有所让步,如果为此在工作上不得寸进,地方经济就要滞而不前了,我倒是同意你的看法,我想见见何云珍。”

凌寒笑了,陈琰还是有想法的,很有原则的,眼力也相当高明,不愧是组织干部中的精英啊。

第二天,何云珍被省委组织部的人叫去了招待所,这次和她谈话的是陈琰陈副部长,长达一小时地谈话中何云珍感触很深刻,对陈琰巨细无遗地好多问题她都答的很令人满意,凌寒虽然就坐在一旁抽烟不插一句话,但却又学到了不少东西,心里对陈琰地佩服自然又升了一格,这女人组织理论高!

何云珍隐隐感觉到自已被组织部看中了,但她还是怀着忐忑的心情离开的,陈琰却对凌寒笑道:“原则、立场、理论水平都相当扎实的纪委干部啊,不愧是从基层检察口上选拔上来的,锦峰有这样的铁腕纪委干部有福了,呵……我这就向部里汇报我们的考察结果,并把我们的建议也谈一下……”

中午,市里几位领导又来了,在小餐厅相聚,开餐之前,陈琰和凌寒又与锦峰市组织部长李耀兵谈了一阵子,他是组织部长,听听他的客观意见也是很有必要的,果然这位李部长是站在党委一边的!

其实省委组织部今天上午又叫何云珍谈话,已经就在表明一种态度了。荀鹏程眉舒了,杨子江脸沉了,午宴,陈琰还隐晦的在餐席上谈了一些党委工作的重点和政府工作的方向,其实就是隐隐的敲打锦峰市地某些干部们,请你们坐正自已的位置。杨子江的脸上虽没多大变化,心里却冒汗了。

宴后陈琰率领组织考察团踏上了征程,锦峰的纪委书记人选基本也定了,省委组织部基本给出了意见,杨子江要是还争的话,那他就太不识相了,陈琰没直接插手,而是让锦峰市委班子自已上常委会去研究讨论很给他们面子了,果然当天下午荀鹏程召开常委会讨论纪委书记人选时。何云珍上位了。

锦峰之行似乎匆匆,但是陈琰又一次看到了凌寒的深度,他在问题考虑上那是相当地深啊。

陈高之和李文江简直就是俩闲角。考察跟他们没啥关系似的,三个考察对象凌寒全包了,其实陈琰是有心让凌寒试身手的,就是让他有个比较的来客观的解决锦峰的问题,所以没给别人机会,凌寒果不负重望,居然拿出了反驳省组织部的意见,她心里清楚,杨子江在省委组织是有关系的。他之所以敢争,就是因为省委组织部不明朗的态度给了他这种优势,但是今天他地优势被陈凌给破了。

一路上车速也不快,因为是二级公路,路上车也比较多一些,常遇的是些拉煤的大车,锦峰和临潼都是大煤炭基地,煤储量怕不比新江那边低……车子还未进到临潼市,凌寒就接到周新明地电话了。

这位如今的省煤炭厅厅长。新煤集团的董市长,正在临潼市坐镇改革临潼矿务局的煤炭产业机构呢,昨天的龙锦高速路大事故已经传遍了南面几个城市,估计省城也会有报道的,凌寒主笔的那篇稿子被别人冠了笔名发在是锦峰日报上,上午电视台还播放了现场部分实况的新闻,对一些领导们也给了镜头,至此省委组织部考察团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