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01章 (第1/2页)

《我是郭嘉(三国)》最快更新 [aishu55.cc]

七月流火,凉风习习,早晨八.九点没有太阳。

郭嘉随意披了一件中衣,抱着一捆厚重的竹简坐在窗前观看,眉宇间有化不去的忧愁。

一阵风来,思绪随凉风飘远。

竹简上的字是繁体字,句尾没有标点,排版是竖排,阅读方式是从右往左。

这都不算什么。

关键是字的读音也和他以前的认知不同,两种认知在脑海中打架,即便是有原主的记忆,看这样的书还是有点吃力。

没错,他是穿越的。

他是个现代人,名叫郭嘉,二十四岁,一米九五的大高个,没有女朋友,职业是心理医生,在医院心理科上班,每天忙到头秃。

工作繁忙,身心俱疲。

他就是打了个盹儿,一睁眼已经是一千八百三十年前的东汉初平二年了。

蚌埠住了。

只听说过和书中人物同名有穿书的风险,没听说过和历史名人同名也能穿的。

原主二十一岁,姓郭名嘉字奉孝。

同名常见,同字可不常见,原主十有八九就是曹操的“奇佐”郭嘉郭奉孝。

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

他穿到东汉末年已经有小半个月了,每天也就是看看书,或是走亲访友,过着闲散的田园生活。

对的,田园生活。

这个时候原主已经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并且已经隐居两年多了。

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

正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之初,是危机也是机遇,各路英雄纷纷登上历史舞台。

原主在这个时候选择了隐居……

从闹市搬到了远离声嚣的乡下,过着独居的生活。

归隐山林,不为俗人所知。

两年后的初平二年,他穿越而来,很想吟诗一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山涧清且浅?好像不对。

高中毕业七年,陶渊明的诗早就已经还给老师了。

原主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而他隐居乡野,连首简单的诗都背不全,有点担忧自己会辱没了原主的才华,成为籍籍无名之辈。

穿成名人,压力山大。

这时,一个身量不高、样貌普通、穿着华丽的青年男子从郭嘉的窗前经过,看到被举起展开的书简,随口说道:“奉孝,又在看书呢?”

看这么多书不还是赋闲在家。

郭嘉抬眸,见是原主的好友,眉头舒展,十分热情地道:“公则来了,进来坐。”

郭图,字公则。

原主这位好友和原主同族,都出自颍川十二大名门望族中的郭氏一族,但家境比原主要好,年长原主五岁。

身量不高,大概一米六七的样子。

原主也没有高到哪去,只有七尺多点,大概一米七二的样子。

这在北方人中算是个子矮的了。

如果像诸葛亮那样身高八尺,就能算作是加分项,载入史册了。

三国时期一尺是24.2厘米。

郭图绕到了正门,见房门大开着,直接就进来了,跟在自己家似的。

郭嘉放下了书,来到了席上。

原主的一套衣服里里外外一共有六件,他就只穿了三件,里衣、里裤,外加一件长衫交领样式的窄袖中衣,能蔽体就成。

反正原主在家也是这么穿的。

倒不是他想学原主放浪形骸,而是在自己家里怎么方便怎么来。

不服憋着。

剩下没穿的三件衣服分别是宽袍大袖的中衣,有半个手掌宽的大腰带以及同样是宽袍大袖的鹤氅。

衣摆抵着鞋面。

他出门访友时是穿戴整齐的,有好几次踩到衣摆,尤其是上台阶的时候,差点给观众拜年。

宽袍大袖确实好看,但真不方便。

郭图见惯了郭嘉这个样子,没说什么,十分自然的坐在了郭嘉对面,脸上一直带着笑。

满脸都写着快来问我。

郭嘉问道:“看你笑的这么开心,是有什么喜事?”

这话正中郭图下怀。

郭图乐呵呵地道:“喜事谈不上,但确实有一事想请你拿主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