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 (第1/4页)

们中间挑选出来的,他们年龄都在十四至十六岁之间,都接受过至少两年以上的教育,甚至有些孩子是第一批进入山村大棚学堂的,对于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家庭背景,邓时锋都是清清楚楚,因为他们和另外一批少年一样。将要离开自己父母的身边,去执行对于自己梦想、对于山村发展甚至对于最终战略发展的大事。

“报告老师,我们全部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发!”

站在最前面的少年坚定的回答着。他叫乔正水,是这十名少年的队长。

看着和乔台水一样满脸坚定,双眼充满期盼和渴望的目光,邓时锋之前所准备的各种鼓励的话一下子不知道如何说起,这些少年也许并不懂得,自己要去执行的任务有多么艰巨和危险,而且年轻让他们一下子在即将执行任务前暂时忽略了要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忧伤。不知道一周之后,他们十个人之中,又会有几个还能保持这种坚定和渴望,自己让他们这么小就离开家去外面……是不是太残忍了一些……

借助着落座。邓时锋微晃脑袋将这种想法从脑海中赶走,他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前世的钓丝小青年了,他来到这个时空是要在这里掀起全球性改变的,在这种远大志向面前。一些柔软的想法会束缚到自己的未来,也许还会害死很多人的……

“别的废话我就不多说了,你们能选择去执行这个任务令我很欣慰。等下就会有人带你们到中渡,然后乘小船直接到广州,在那里,黄掌事会安排你们上船,这个船不再是我们内河的这种小船,而是真正的大船!海船!!”

“你们中的几个人,从在学堂的晚课时起就最喜欢听我说山外面的故事,特别是大海的故事你们最爱听,你们也不止一次的问我,大海是什么?只是很可惜,除了我能画一片蓝色的东西和告诉你们无边无际的宽广,我没法再给你们更多的概念,大海是什么,在我们广西这种地无三尺平处处有山头的地方,连一望无垠的一条笔直的天际线都难以找到的山窝里……大海的概念还真特么滴没法形容……”

(注:一沐93年去中国转一圈前也不知道海是什么,在八十年代小学时因为在山里读书没有图片资料,也这样把老师给问倒。还有就是一望无垠天际一条直线也是这种情况,当时坐火车经过武汉长江大桥后,北方那种天际一条线的平原是真心让一沐终于能够知道北方来的老师所说的天际一条直线是什么感觉了……在广西,出门就可以看到山头!)

邓时锋有些苦笑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想想当时被几个孩子问到海是什么而实在无法回答的境况,邓时锋那时候就再想: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组建自己的海军呢?

从那个时候起,邓时锋便开始有意识的在学生们中间寻找有志于外面海洋世界的弟子,让一群山里的孩子去学习、去当海军的确有些不靠谱,也似乎遥远了一些,自己现在连没有海岸,甚至连大一点的内河与湖泊都没有,现在就折腾海军?似乎太可笑了一点。

不过邓时锋知道,自己在这件事情上,还真就得笨鸟先飞的走出这么第一步,十年的陆军,三十年的空军,百年的海军!海军的建设和培养不仅需要考验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也要花费长期的时间来培养从船长到水手的全体人员,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真正重视过海洋,哪怕就是曾经明初郑和下西洋创造过巅峰,但随着禁海令的颁布中国和海洋再次隔绝起来,自己现在不求能够一步组建起海军,但现在必须要给海军种下点种子,培养点苗子出来!

“现在,你们不用再问我大海是什么样子,无风三尺浪是个什么概念,飓风有多恐怖……你们即将走出大山,到真正的大海上去见识、去体验、去学习、去征服大海!你们这些人,将会是我们未来海军希望的种子!!”

“保证完成任务!!”

少年们的情绪再次随着邓时锋激励的话语而高涨起来,他们都是自愿加入这个海军苗子队伍里的,他们从很早就接受关于海洋的一些基础教育,在一年前开始接受相应的军事训练和适应性的训练,不过在山窝里再怎么折腾也只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训练,这些少年再怎么在模拟晕浪板上折腾晃悠,也永远比不上大海里那永无止境的颠簸和晃荡。而现在,他们在邓时锋灌输下逐渐形成海洋的最初梦想即将实现,这怎能不让他们兴奋呢。

“各位同学,在你们出发前,我想再次跟你们强调一下,从某种意义上你们每个人的学识和文化水平都已经远远超过很多人,但是到了外面,记得谦虚就是美德,三日行必有我师,带着谦虚和好学的低姿态去学习对你们会有莫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