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 (第1/4页)

的学生、种地的农民、作战的军人谁都需要,特别是军人和工人还有学生,也许上了年纪的农民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但其它人要想在山村的治下活的更好,就必须需要从这个基础开始。

在完成基础扫盲之后,低龄的孩童,或者说低于十一岁的孩童都将开始进行四年的小学教育。在这四年中,他们将主要学习语文、数学、自然(科学)、德体(卫生体育)四门主要课程。这四门课程涉猎的深度不大,语文主要追求的是识字书写应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数学就不用多说了,除了加减乘除的基础外就是各种体积、面积和各种实际运用运算。自然科学课程中不仅涵盖了生物、常识、地理这样的自然科学常识,也从中培养学生们对大自然和未知世界的探索之心。德体课程目前还是主要致力于体育方面的培养,不仅注重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跟注重其整体意识和队列操练这样近乎半兵半学的未来培养。

而如果是超过十二岁以上的孩童,则是进行两年制的培养教育为主,这两年的培养课程主要是语数和德体教育。取消了自然类课程。而这种两年制的教育也可以针对于十五岁以上所有成人的夜课普及教育,唯独和孩童少年不同的是对成人取消德体教育,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类课程。

能完成以上以上两种不同基础科目教育的学生、工人和军人农民虽没有任何实质的奖励,但随着新村的发展。很多人也明白如果要想在山村混的更好,仅凭以前刚扫盲的文化水准已经愈显不足,很多工厂的岗位已经出现要求至少完成基础科目的文化条件,而且哪怕没有经过扫盲的人也明白。这完成基础教育的人哪怕岗位相同完成的工作也一样,但是不管是山村自办的集体工厂、还是像赵木匠他们自己私人的木器上,都会多一份文化教育补贴工分。这种补贴虽然并不多但却是白给的部分,反正上课又不要钱只要自己花时间和动头脑就行,很多人就是冲着这点白给的部分,愣是苦熬两年到三年的晚上,把这基础课程给吃了下来……

这种白给的工分说实在话会占据每年山村整体财政收入的一块费用,但是为了铺开这种基础教育的普及范围和广度,山村对于这一块的支出是毫无怨言的,毕竟高层都能理解邓时锋那金字塔理论,只有底层教育铺的越广泛和受众面越多,金字塔顶尖从量到质的高度才能越高越强。而从目前教育基地中汇聚的各种统计数字上看,在工业区、各治下之地的普及学校、夜校等各个地方,目前已经通过基础教育考核毕业的学员已经超过了六千多人,而正在接受教育还未毕业的人数,则是超过了三万之巨。

有付出就有收获,这样铺开式的基础教育已经开始体现出它的成功,这六千多毕业的人员多半集中在学校、军队和工矿企业中,有这样的一批受过教育的基础人员,再从这些人中挑选人员,去接受更高等更系统的教育,从而培养出更高级的人才也变得较为轻松起来。

目前在教育基地里的学生,从教育课程上被划为中级教育课程和高级教育研究两块,中级教育所教授的内容在小学基础教育上有很大的提升,数学就不用多说了,从各种实际运算直至到代数、几何课程,语文则是多学习作文、应用文以及偏国内史和爱国诗歌古文类的情操培养;生物地理这些自然课程以及体育美术类课程虽然看似略多但能通过小学课程的培养,具有一定底子的学生都不会有啥问题;而如果是成年人再教育则不要求全部涉猎,但必须选修两门通过考核;和小学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在中级教育中开始出现物理化学两门实际科学应用类课程,不过这两门课程涉猎不是太深,只是作为一个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培养兴趣,以便进入到高级教育这一块打好底子。

完成中级教育的学生在山村的各地方都属于抢手货,不管是在工厂还是在管理部门都属于有多少要多少的高级人才,不过这些接受中级教育后的学生去的最喜欢去的地方,除了各厂矿单位之外,就是设立于各个治下领地上的基础学校中当教师。

教师这个岗位工作自古一来都很受人尊敬,再加上各地学校是由山村拨款、当地村民义务劳动修建,基础教育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山村的各治下领土落成,而新土地被并入之后,以及北面少数民族区域也开始出现试点学校,大面积铺开的教育工作虽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却也造成目前教育师资力量的短缺,一部分基础教育学校只能出现一个到两个老师兼任全部班级的教育工作。师资力量的缺口是目前人力缺口中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一个受过中级教育的学生和成人本身基数并不大,而且还要从这些人中再挑选一部分进行半年至一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