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 (第1/4页)

这里还要说的,是邓时锋并不知道,自己的那些话和当时演说的那些动作,特别是最后气宇轩昂挥动手臂那个形象,深深的烙印在了每一个人的脑海里,也同样印烙在了挤到窗户边上看着这一切的曾若亦心里……

不客气的说,邓时锋的这些话完全就是真正的离经叛道甚至就是造反宣言,按说曾若亦应该对这样的人避而远之甚至应该大声驳斥,可邓时锋对旧学所批判的那些东西却又刀刀见血入骨,曾若亦即便想反驳也难以辩驳……

而且在她的内心里,被压抑十多年的一些东西在山村的这几天里本就已经开始被动摇,环顾外面死气沉沉各种繁文琐节的世界,再看看山窝里一片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世界,她内心中甚至也隐隐的在期待着邓时锋所说的这种新世界的早日到来……

只是现场狂热的气氛让原本打算找邓时锋解惑的曾若亦最后只能目送被学生们像英雄般送走的邓时锋,没能在临行之前如愿以偿让曾若亦离去时很是不舍,只是她出来已久必须要尽快返回,当天下午,乘坐着覃二安排的快船离开码头时,曾若亦靠在船舷边,久久的遥望着山村的方向……(未完待续。。)

147:模拟

曾若亦的离开对于邓时锋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时间对于他来说才是最紧迫的东西,却又是最无法能够掌握的东西,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是山村发展的一个最关键时期,不管是工业发展还是经济、教育、军事等等发展都至关重要,因为这段时间的发展成就,将最终影响到未来整个战略的格局。

不过工业和教育这两块的发展是需要时间来慢慢累积无法能够一蹴而就的,即便是邓时锋已经开挂的有了一些后世的东西刺激和改变也只能慢慢等待产品的生产,不过在军事战术这一块,有些东西邓时锋却可以加速改变一些东西……

新建的军营操场上,这里不像往日那样充满操练的号声,取而代之的,是数队士兵分列而对,其中一边的士兵手持步枪列队而立,而另一边的士兵则手持传统的弓矢站在对面,和步枪队的士兵相比,弓矢队伍略显松散,而且在精神气上比起对面也稍逊一筹。

“检查弹药!!”随着操场边上的号旗挥下,两边队列士兵纷纷开始检查着配发给自己的弹药和箭矢,特别是班长,他更是仔细检查着这次配发的弹药和箭矢。

“一排跪姿二排立姿双列密集队形准备!三排后队掠阵!”

持枪的士兵在各自的班、排长指挥下摆出作战队列,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操练和实战,步兵们对各种作战队列基本上都已相当熟练,而且在根据指挥官的号令要求下也能迅速的变更队形而不造成自身混乱。

“进入掩体!!”持弓队伍也同样迅速的进入到自己的阵地中,这个阵地的前面是一道厚厚的土墙,土墙朝向持枪步兵的一面摆放着若干模拟人员的枪靶,而土墙的另一面就是一百多弓箭手组成的射击阵地。

“距离一百,急速抛射,放!!”

和持枪步兵们相比,手持弓箭的士兵准备速度可就快多了。在连长的喝令下,弓弦崩响声中,第一批箭矢在战士们手中放出,一百多支箭矢曾抛射角度飞向一百米外的步枪队伍。

百多支箭矢划空而至的场面自然不能跟万箭齐发的那种大场面相比,而且要培养一个弓箭手不花上一段时间和气力是很难保证其箭矢的准确度,不过既然是群体抛射,那么以数量做覆盖性打击的箭阵要覆盖三个排的士兵组成的小区域范围还是没有啥问题的,因此操弓的指挥官很明白这个道理,指挥着手下的士兵不计体力的连续放箭,就是想通过快人一步的打击来达到最大的战果和目的。

第一批箭矢准头都不错。至少有三成的箭矢都准确的落在了人体身上,只是箭矢入肉和惨叫声并没有响起,取而代之在是金属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一片作响……

原来步枪队的士兵们的头部和身上都穿戴上了新配置的盔甲与头盔。新制的盔甲其实还很简单,是采用冲压机慢慢冲出来的数快铁片用布包制组成,整个外形就像是后世的防弹背心,这样的造型也的确便利各块铁片的插入和缝制。不过考虑到作战对手刀、斧这些武器的砍杀特点,特意加宽了肩部的防护面积和防护能力。数块两毫米厚度的铁片形成的防护能力能保证箭矢在远近距离下都能不被彻底穿透,而如果在近身搏击战中对长刀横竖劈砍也有一定的防护能力,不过对上长枪这种以捅刺伤害的武器……能不能保护自己只能看对方力量大小再加点自己的人品了……

而头盔则有些难看甚至说是很难看。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