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盖房子需要正经八本地筹划,赵前跑了海莲、安城县观摩,反复权衡再三后,新宅院的设计才算有了模样。自然要请老牟参谋参谋,老牟却不谈正题,却说:“阔财主,你换个银的吧。”赵前愣了下才搞清楚,原来老牟让他换个银质的水烟壶。赵前莞尔一笑,说还换啥换?明天就改抽洋烟卷儿。

材料准备很是重要,赵前采买的是王德发砖窑的产品,青砖黑瓦。见了堆积如山的房料,赵金氏才知道男人的打算,她简直要晕过去了,说:“老天,够住就得了呗,你钱多烧的咋的?”女人觉得,三进大院套二十六间房子的计划实在太离谱了。赵前认为老婆鼠目寸光,叼着“粉刀”牌洋烟卷儿,一边吐着烟圈一边训斥道:真是头发长见识短!男人还说,房子多不咬手,谁知道以后开不开粉坊、油榨、烧锅?你生他个十男八女的,还有子子孙孙呢?哪个不等着房子住?

金氏闻言心服口服,连忙自责说:“俺妇道人家,看不了那么远的。”

新的赵家大院隆重开工了。老虎窝的老少爷们乐意帮忙,单就是饭菜就足够吸引人的,猪肉炖粉条高粱米豆干饭,管够造!

新的赵家大院屹立在老虎窝东北角,确实非同凡响。宅院外头是一圈高大的青砖墙,正南居中是朱红色的大门楼,进了大门迎面是一幢花墙,花墙上是一巨大的“福”字。绕过花墙的左右便是平整的青砖甬路,前院正面是清堂瓦舍的五间正房,这五间房是整个大院的主建筑,举架高于其他房子,甬道边和正房窗前有花池栽花种草。正房是石头打坐的青砖墙,房梁及门窗采用了清一色的好松木材料。赵家大院房子的窗户与众不同,花格窗宽大分为上下两扇,这上下窗扇都能够摘下来,便于夏季通风和维修,格子窗的外头糊着油浸毛头纸,下扇花格窗中央镶嵌着一大块玻璃,因采光较好,屋子里显得格外亮堂。前院左右两侧是厢房各四间,赵东家打算东厢房做灶房,西厢房拟留做给客人或者孩子大了住。中院是伙计们住的地方,相当宽敞,停放十挂大车绰绰有余。正房也是五间,伙计和短工在此居住,伙计们做饭吃饭的伙房和饭堂都在此处。这里的东西厢房各是四间,东侧是马厩和存放杂货的仓库,西厢则放些农具、马具、磨具之类的东西,靠西墙的北角是厕所,紧邻则是一处猪圈。在土城墙和大院之间专门留下了胡同,主要的作用是大车道,以便粮草车马能够出入中院。从中院出来顺着胡同再向里走,还有一处大门,这个院子是后院也是粮库,共有四个粮囤和两个苞米楼子⑥,收来的地租存放于此,紧靠着北城墙,整齐地垛着几个柴禾垛。

第五章(6)

赵东家十分欣赏自己的杰作,突兀挺立的大院套仿佛气宇轩昂的城堡,雄踞于老虎窝小镇。他常沿着院墙徜徉品味,喜欢深宅大院的威仪,自感不负老虎窝的威名。赵前的机深鲜人能及,思虑很是周全。前中后三个院套构成了相互呼应的整体,但这三个院子又是相对独立的,既联系相通又互不干扰。前院正房中央留了一处小门,由此可以通往中院,而中院的房子中间也留有小门,平时小门都锁着,需要的时候,主人可以很方便地进出。值得一提的是东侧走大车的胡同,看似简单实则深思熟虑。别看东城墙以下都是赵家的宅院,可如果完全圈到自己院子里来,马车出入就十分困难,而且东城墙遮挡了阳光。更主要的是,赵东家为东北角的炮台留出了通道,要是遇上胡子围城打仗,兵慌马乱的不会在自家院里闹腾。俗话说炕热屋子暖,冬天烧炕取暖是个大问题。赵东家觉得,伙计们住的屋子不宜使用炭火盆,就安排砌了道火墙,于进门处搭建了地炉子,屋子空地上砌一道四尺来高的空心墙。地炉子生火,烟火经火墙走顺烟筒排出,伙计们的屋里就暖和多了。前院正房是赵前夫妇起居的地方,除了烧炕以外,还设有“洋炉子”。说起“洋炉子”还是前年冬去德合隆时看到的,见赵前喜欢,戴先生索性买了个送他。洋炉子虽是铁铸,样子却不失精巧,炉火燃烧会发出呼呼的响声,连炉盖都烧得通红。

赵金氏又要临产,算算日子,几乎和侄媳妇同时。赵成运媳妇生的是第二胎,头一胎“七天疯”没立住,而赵金氏的肚皮歇了整二年。两个女人重整旗鼓,既充满期待又忐忑不安。快临盆的时候,赵金氏打发人去西沟把王二虎领来。王宝林生得虎头虎脑,很讨大家的喜欢。他来赵家具有象征意味,为的是给婶子送点儿喜气。贪玩加上好吃好喝的撑着,二虎天天夜里尿炕。赵金氏乐得把尿得圈套圈的褥子拿出来晾晒,仿佛值得炫耀的旗帜。王宝林羞愧难当,玫瑰姐姐和冰花都叫他“尿炕精”,连咿呀学语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