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 (第1/4页)

按1940的经济总量,美国是2000亿美元,而德国是560亿美元,从数字上看,美国的经济总量几乎是德国的四倍,但必须要指出的是,两国之间的工业规模的差距其实并没有这么大,而且德国工业的质量要远远优于美国。

也就是说,德国工业的质量优势足以抵消美国工业的规模优势。

当德国不再受到苏联牵制的时候,非洲战场几乎就成了美德两国之间的单挑,考虑到德国陆军相比美国陆军存在的巨大优势,盟军在非洲的前景可谓是很不乐观,有鉴于此,美国政府削减在亚洲战场的投入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见罗斯福点头,马歇尔旋即提出了他的一揽子计划:“总统先生,美国政府必须再次进行战争动员了,首批至少动员50个步兵师,后续至少动员200个步兵师,同时,原计划投入太平洋战场的20个海军陆战师也必须调往非洲战场。”

罗斯福边倾听边做着笔记,旋即又问道:“还有吗?”

马歇尔点点头,又道:“战略空军也要加快建设,继续加强对柏林、慕尼黑等重工业城市的战略轰炸,以持续削弱德国的工业和战争潜力。”

“我们美国的战略空军还不够强大吗?”国务卿赫尔有些困惑地道。

由于两大洋的天然壁垒,美国陆军在开战之初甚至只有可怜的10万人,坦克更是只有区区300多辆;美国海军的总吨位虽然超过了英国位居世界第一,但以海军官兵的素质和实战能力来衡量,却仍然要排在英国和日本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唯独在空军力量上,美国绝对是当时世界毫无争议的一哥。

同期的德国空军虽然也很强大,但只强在战术空军,战略空军就很欠缺了,主要是德国空军没有远程大型战略轰炸机以及战略运输机,这也是德军虽然拼尽了全力,却始终无法摧毁英国的战争潜力,更无法登陆英伦三岛的主要原因。

而美国不仅拥有强大的战术空军,更拥有强大的战略空军

战术空军方面,P…40猎鹰虽然性能普通,可后续开发的P…51野马战斗机却是公认的螺旋桨战斗机之王;战略空军方面,早期的B…17空中堡垒虽然航程短,可是载弹量大,生存能力也极强,已经服役的B…24解放者不仅保持了载弹量大、生存能力强的优点,航程也从3000公里猛增到了5000公里,即将服役的B…29超级堡垒更是个传奇。

面对赫尔的困惑,马歇尔道:“如果仅仅只是自卫,我们美国的战略空军已经足够强大了,但是要想打败德国,那就远远不够了保守估计,至少需要生产2000架B…24解放者或者B…29超级堡垒轰炸机,才能确保持续削弱德国的工业实力。”

说此一顿,马歇尔又向罗斯福道:“除了海军太平洋舰队可以继续留在亚洲,继续打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外,东南亚战场的第十、第十四航空队主力也必须调往非洲战场,至于中国人,最多给他们留下两个野马战斗机中队。”

罗斯福沉吟了片刻,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

由于苏联剧变,欧洲战场的局势顿时间就变得朴朔迷离了。

强大如美国,现在也不敢说就一定能赢得这场战争,而且既便最终美国能赢,也绝不可能在三五年内就胜出,也就是说,美国将不可避免地卷入欧战的泥潭,那么,再持续加大对中国的援助力度,帮助中国迅速战胜日本就明显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了。

在这种情况下,抽调亚洲战场的空军力量前往非洲就很有必要了。

…………

仰光,中国远征军司令部。

史迪威神情凝重地走进了岳维汉的办公室,颇有些遗憾地道:“岳,我很遗憾,美国政府已经决定削减对亚洲战场的投入,第十、第十四航空队主力也即将调往非洲,不过,陈纳德将会留下两个野马中队,帮助你训练空军。”

岳维汉点了点头,这样的结果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好在岳维汉最担心的美国政府借机削减工业援助规模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一来是因为这些工业设备和技术人员对于美国来说并非不可或缺,二来对缅甸的工业援助也能够使中国远征军更好地“自食其力”,美国政府也就可以甩掉一个沉重的大包袱了。

不过,美国政府削减对亚洲战场的投入之后,中国远征军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不仅军饷要大幅度地削减,全军官兵的伙食标准也不可能再像现在这样奢侈了,好在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等缅甸的工业基地建起来,一切就都不成问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