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 (第1/4页)

死人的事件。

粮食不像别的奢侈品,人可以不用奢侈品却不能不吃饭啊。

此时,从印度、澳洲等地调来的几百亿斤粮食终于进入了缅甸。

不过,正如岳维汉此前所担心的那样,各国粮商几乎都不相信竺可桢教授的辟谣,在中国大西南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旱情之前,很少有人愿意抛售手中的粮食,偶有粮商见好就收抛售手中的粮食,也很快就被各方资本给吃进了。

三月十日,南洋银行等官方银行宣布加息。

这一来,各国粮商身上的压力立时大增”因为几乎所有的粮商都是从银行借的钱去买的粮食,现在粮食还不到抛售的时候,各国粮商手中根本就没有回笼的资金,甚至连雇用远洋货轮的运费都还欠着呢”又哪来多余的钱支付骤然增加的利息?

迫于压力,粮商只能去借高利贷,刚来仰光的杜月笙再次开起了地丵下钱庄。

三月十二日,竺可桢教授通过南洋日报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声称中国西南各省十天之内就会有一场大范围的强降雨,早春的小规模旱情将很快得到缓解,而且,接下来的两个月内还将会有数场强降雨,春粮丰收在望!

这对于囤积居奇的各国粮商来说,无疑于敲响了丧钟!

如果中国西南各省风调雨顺,根本就不会爆发旱将,那么囤积在各国粮食手里的五百多亿斤粮食就会全部烂在仓库里。

到了这个时候,其实有不少粮商已经相信了竺可桢教授后来的辟谣,只可惜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他们都已经没有了退路,如果不能把手中的粮食从较高的价位售出,血本无归还是小事,还不上地丵下钱庄的高利贷那是会出人命的!

别看现在缅甸的粮价还维持在1。2美元每斤的历史最高位,可各国粮商都是聪明人,他们都很清楚,这个价位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如果没有庞大的中国市场做支撑,仅凭缅甸一地的需求,只要放出几亿斤粮食就足以令整个市场崩盘了。

所以,在中国西南没有爆发旱灾之前,谁也不敢轻易放粮自杀。

事情就这么拖着,然而,竺可桢教授的“十天之内中国西南各省必有大范围强降雨”的消息却又给他们套上了致命的绞索,而且这条绞索还是带有时间限制的,时限就是十天!自然而然地,这十天时间就成了各国粮商的心理承受底线!

假如十天之内中国西南真的出现了大范围强降雨,那么整个市场将肯定崩盘。

如果十天之内中国西南没有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则说明竺可桢教授后来的辟谣只是受到远征军官方压力之后说出的违心之言,而前期曝出的中国西南将有大旱的消息才是真的,那么各国粮商就仍然会咬牙坚持下去,直到旱情爆发。

生死十日,这才真是生死十日,生或者死,就看这十天否否会降雨了!

第463章日本专家帮了大忙

仰光市郊,某气象观测站。

岳维汉正望着高处的风向风速仪出神,别看岳维汉表面上挺镇定,其实他的内心却已经是无比的焦虑,竺可桢教授的十日时限已经过去了八天,今天已经是第九天了,如果今明两天再不出现大范围的强降雨,后果将不堪设想。

沉重的脚步声中,竺可桢教授已经来到了岳维汉身后。

“岳将军,你就放宽心吧。”竺可桢教授低声宽慰道,“今明两天一准会有强降雨,而且覆盖范围极广,整个大西南、东南亚以及南亚次大陆都会出现降雨。”说此一顿,竺可桢教授又道,“只不过,这场降雨很可能就是今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场降雨了。”

维汉长长地舒了口气,说道,“竺教授,我不能不着急呀。”

竺可桢教授默默地点了点头,他能理解岳维汉此时此刻的心情,岳维汉炒作缅甸的粮食市场,初衷只不过是为了筹集到足够的粮食以备今年的粮荒,然而现在,这场炒作行为却很可能酿成一场史无前例的天灾人祸,他能不着急吗?

两人相对无言,高处的风向风速仪却突然开始飞速旋转起来。

“老师,起风了!”守在旁边做记录的研究生忽然兴奋地大叫起来,“是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现在时间是10时50分,与老师您估计的时间只差10分钟!”就这么一会功夫,高处的风速仪已经转得极快了,岳维汉也感觉到了明显的风力。

“呵呵,我估摸着也快来了。”竺可桢教授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

别看竺可桢教授在岳维汉面前表现得极镇定,并且再三信誓旦旦地保证两天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