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斯特劳勃没有在海地逗留太长时间,两个坦克连捣毁了苏军的几个补给站和仓库后便穿过镇区,折向东北撤退。

科罗温在有惊无险中回到了海地海斯,大名鼎鼎的93团只剩下17辆坦克和8辆步兵战车以及若干后勤车俩。这个大王牌这一次算是彻底栽了。

斯特劳勃的胜利让士气低靡的美军全军上下振奋不已。在美军一路惨败,苏联红军即将发起新的战略进攻这个当口上,亨特?斯特劳勃少校和他的2营成了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杜根总统马上通电嘉奖。除了紫星勋章和总统嘉奖令外,2营还获得国会嘉奖令和专门设置的波泰兹维尔胜利纪念章。

于是一夜间,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乃至人们的口中都在称赞和谈论以亨特?斯特劳勃为首的国民警卫队2营的英雄们。很快在西方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斯特劳勃更成为了西方世界的英雄,被吹嘘为新世纪的大卫,他那金发碧眼的形象就如同那尊挺着男根的雕像一样令人着迷。

至于科罗温和苏军93团,他们失败的消息虽然被控制在小范围内传播,但还是让苏军北美战区司令部乃至最高统帅部感到震惊。

维拉迪米尔极力为科罗温的失败庇护。作为前途无限的年轻团长,科罗温很有可能晋升少将,步入将军行列,对维拉迪米尔的派系无疑是添上一位有力的人物。

但维拉迪米尔大将极为不爽的是,军中的“科西金派”们把失败全部归咎于团长安德烈?阿列克谢耶维奇?科罗温大校一人的莽撞,还在报告中含沙射影地暗示维拉迪米尔大将用人失当与其计划不周。

这样一来,维拉迪米尔不得不放弃他的红人科罗温。

科罗温一战惨败,被解除职务,调回苏联本土训练新兵。

但罗曼诺夫和维拉迪米尔却没有借此去认真考虑下一步行动的可行性和整个战略目标的现实意义,反倒是一场小小的失败就使他们开始投入大赌注,把赌徒的劣性暴露出来。

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被命令加速向孟菲斯方向的集结地进发,原本就地转入防御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也被抽调出整整一个集团军转往孟菲斯方向。堪萨斯城方向,远东第三方面军和高加索方面军的坦克和大炮正全速趟过阿肯色河的几条支流,与之前进抵塔尔萨和哈钦森的顿涅茨克方面军会合。

而此时,美国和加拿大的三个集团军已经在田纳西河北岸展开,自战争爆发以来盟军最大规模的反攻就要开始了。

第十节 反攻

就在亨特?斯特劳勃少校和他的部队取得令人振奋的胜利的同时,陆军上将阿利?布隆伯格指挥着美国陆军第3集团军、国民警卫队第6集团军、加拿大陆军第1集团军,按照“蓝光”计划的准时地发起了反攻。

按照盟军的“蓝光”计划,陆军第3集团军将渡过田纳西河,攻占伯明翰,然后沿着公路向西南方向攻击前进,准备解放塔斯卡卢萨、默里迪恩、最后直下新奥尔良,而加拿大第1集团军则紧随其右后方,担任右翼的掩护,向哥伦布、杰克逊方向反攻,并在最后协助美国第3集团军解放新奥尔良。

在陆军第3集团军出击半天时间引起红军注意后,国民警卫队第6集团军将从卡尔霍恩(Calhoun)出击,解放亚特兰大,然后转向西南沿着苏军前沿攻击蒙哥马利和彭萨科拉,最后与陆军第3集团军和加拿大第1集团军会师于新奥尔良。

布隆伯格将军与索恩?卡维利将军一样乐观,认为苏联红军经不起他们三路进攻,必定阵脚大乱,届时可以从容地投入作为战略预备队的加拿大第4集团军,把苏军赶到密西西比河西岸。

苏联红军前沿部队在8月中旬就地转入防御后并没有认真地构筑防线,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原本四个集团军守卫着从伯明翰-亚特兰大-彭萨科拉这个巨大的突出部,前沿战线长达一千多千米。

如果美军反攻,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就有可能同时遭受来自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的攻击。

也许出于自信或者说是自大,方面军司令奥列格?彼得耶维奇?彼得洛夫上将把主要的装甲部队都部署在远离前沿的伯明翰和塔斯卡卢萨。

当然将军的主要目的是让从墨西哥边境一直战斗到阿拉巴马的装甲部队休整,他认为这些机动部队也可以利用美国本土发达的公路交通迅速赶往东南或者东北的前沿,对抗美国佬发起的任何进攻。

直到8月25日,苏军在阿拉巴马州的实际前沿只是在莫尔顿(Moulton)-法尔克维尔(Fa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